当前位置:初级中学语文题库>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

问题:

[单选] 以下是某教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理解,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B .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C .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D .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一道课后练习题:“这两篇短文的论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启发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引导学生学习散文的写法。 引导学生对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引导学生总结理论知识。 在教学某版教材初中语文课文《奇妙的克隆》一课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以下对其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意在让学生通过精读.分析课文的说明方法。 意在让学生通过有重点地阅读.分析说明顺序。 主要是要让学生在推敲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 主要是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结构特点。 某位初中语文教师在讲授《山中访友》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堂练习:“朗读课文,想象课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以下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教师设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具体分析课文的语言和技巧。 第1问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 第2问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 两道小题的设计有重点、有层次,体现了教师巧妙的构思。 以下某教师对7~9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学会修改别人的作文,使其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以下某教师的做法没有做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一项是()。 号召学生课余时间去图书馆读书。 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料。 建议学生假期阅读学习报刊。 强调学生课上课下反复做书本作业。 以下是某教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理解,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D项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方面的要求。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