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青岛大学文学院文学基础知识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孤岛文学

【答案】孤岛文学是孤岛时期的文学流派,指1937年11月12日至1941年12月R 日在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内开展的抗日爱国文学运动。八一三事变后,除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外,上海其他地区全部沦陷,这两处租界犹如孤岛一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批革命的进步的作家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坚持革命文学的光荣传统,出版了许多进步文学作品和文艺刊物,演出了不少进步戏剧,宣传抗日爱国思想,鼓舞了上海广大群众的革命斗志。这种局面共持续四年又一个月,因日本侵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同时,进占上海租界,孤岛文学运动被迫终止。孤岛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杂文和戏剧。杂文以唐技为代表,带有强烈的“鲁迅风”; 戏剧以《夜上海》为代表,反映现实、民族等主题。另外还有报告文学等流行文学样式以及黄裳、柯灵等代表作家。

2. “自叙传”小说

【答案】“自叙传”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其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该社的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同时又吸收了1921~1926年间正风靡日本的“私小说”的创作特点和现代主义小说的手法,加以创造性的发展,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代表作家有郁达夫、陶晶孙等人。

3. 《雅舍小品》

【答案】《雅舍小品》是梁实秋创作的一部现代散文集,集子里的散文人约写于19391947年间,先后发表在《星期评论》和《世纪评论》等杂志上,1949年结集由台湾正中书局出版,列入正中文艺丛书。《雅舍小品》于平凡中显真诚,于小节处蕴含哲理,其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

4. 穆旦

【答案】穆旦原名查良铮,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他不仅在诗的思维、诗的艺术现代化,而且在诗的语言上的现代化方面,都跨出了在现代新诗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成为“中国诗歌现代化”历程中的一个带有标志性的诗人,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世纪50年代起,穆旦开始从事外国诗歌的翻译工作,代表译作有普希金的《波尔塔瓦》《青铜骑士》,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清诗选》,拜伦的《唐磺》

等。

5. 小品散文

【答案】小品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开创期的散文作品,一般是指散文中短小隽永而偏重于记叙、抒情、述感一类的文章,又称小品文。以林语堂、周作人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作家,高举“闲适”文学的大旗,对明代小品文推崇备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探索和发展,小品散文开始兴盛。周作人是一个负有盛名、具有影响的小品散文作家。至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文学审美观念的成熟,小品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越发引人重视,小品散文再掀热潮。

6. 新歌剧

【答案】新歌剧是“五四”以来逐渐发展形成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综合了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它借鉴西洋歌剧的形式,又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包括秧歌、戏曲等)的某些手法,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新型剧式。为了与我国传统的歌剧一一戏曲相区别,通常称作新歌剧。代表作有《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等。

7. 《新月》杂志

【答案】《新月》杂志是新月社于1928年3月10日在上海创办的月刊。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等任编辑,它的创办标志着新月社重新开始活动。杂志主要发表新月派诗人的作品和理论。1931年11月,新月社代表人物徐志摩机坠身亡,新月社活动渐衰。1933年6月,《新月》杂志出至第4卷第7期停刊,新月社宣告解散。

8. 《子夜》

【答案】《子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运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展开了“全方位”的正面描绘,准确地把握了30年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命运及其历史纠葛和流动,历史地、具体地、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旧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全部丰富性和深刻性,其“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塑造、结构模式等艺术技巧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子夜》的问世,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长篇创作方面的发展起了开辟道路的作用,同时也表明了茅盾先生的创作已进入了成熟时期。

二、简答题

9. 简述林语堂小品文的艺术风格。

【答案】林语堂是学贯中西的作家,尤以小品文闻名。他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创作,主张小品文应“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幽默

林语堂的多数小品文都追求幽默的情味,这成了他突出的艺术个性。如果比照“五四”以来

现代散文较多存在的感伤浪漫或教化的色彩,林语堂的幽默便显得从容睿智,行文结构也化板滞为轻松,变矫情为自然,从另一个方面拓展了现代散文的审美领域。如他的散文集《剪拂集》就多以嘲讽之笔,进行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讥刺的盔甲中每每包裹着幽默。

(2)性灵、闲适

林语堂创造了一种散文笔调,闲适是这种笔调所形成的文体特征。娓语式笔调是林语堂小品文的主要范式,他将谈话的艺术引进散文创作,小光理论上,而且从创作实践上提高了随笔体散文的文体地位。林语堂的小品文读来饶有趣味,又可以获得许多知识,文化含量较高。

总之,林语堂这种与现实拉开距离,去追求幽默、闲适与独抒性灵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引起左翼文坛的批评,但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逐渐被后人所欣赏,并给予他较高的评价。

10.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五四新文学观念与旧文学观念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案】“五四”时期,新旧思潮的激烈交战,东西方思想文化的融汇撞击,造成了纷繁多变的文学现象。这一时期在创作上的时代品格,不但与传统文学根本不同,而且也区别于现代文学史上其他时期的文学。五四新文学观念与旧文学观念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1)文体形式不一样

五四文学革命使汉语文学的文体形式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现代白话文取代了旧文学中文言文的正宗地位,运用白话、形式自由多样的新诗取代了讲究对仗、平仄、韵律、用典的旧诗,追求形散而神不散的现代散文取代了讲究起承转合的古文,话剧文学从无到有,小说的叙述视角、叙事结构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2)文学思想不一样

五四新文学革命不仅否定了旧文学观念中“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游戏消遣等文学思想,而且否定了支撑这些学说的整个价值观念系统。五四文学的文学观念是以人为本,其思想基础是周作人所说的以个人主义为本位的人道主义。五四时期崛起的“人的文学观”、“为人生”的文学观、“自我表现”的文学观,虽然名称不同,但它们都从属于民主、人道、自由的现代思想体系,体现了现代人对文学的要求。

(3)对文学的看法不一样

五四新文学观念认为文学具有独立性,追求纯文学。旧文学观念文史哲不分家,文学担负着各种职能。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们受到了建立在知、情、意三分的现代知识制度上的纯文学观念的影响,注意到了文学的独立性的问题。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把古文、骄文、诗歌等“文学之文”与碑、铭、墓志、启事等“应用之文”并举。刘半农的《我之文学改良观》是文学革命中第一篇论述纯文学与杂文学不同的专门论文,他区别了“文学”与“文字”,把纯文学与杂文学区别开来,同时也是把文学从杂文学担负的各种职能中解脱出来,这本身是对文学独立性的强调。

总之,五四新文学观念中突出了理性精神的显现。新文学的先驱者们主张文学服膺于思想启蒙,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强调以现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去指导新文学的创造,强调对个性化的追求以及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具有强烈的理性批判的色彩。这一切都使新文学呈现出有别于旧文学的文学新面貌,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