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710中国语言文学答案2007——2009年考研真题考研专业课真题
● 摘要
t
首都师范大学2007-2009年中国语言文学考研试题答案 2007年
一、1《国语》 2《论语》 3枚乘 4飞鸟相与还 5王羲之 6《伶官传序》 7苏轼 8柳永 9讲史 10《救风尘》
11归有光 12金圣叹 13《清忠谱》 14梅村体 15鲁迅
二、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的文学体裁。通常是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2、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受六朝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等的影响,多以史家笔法,记奇闻异事。情节比较复杂,结构完整,语言典雅华丽。
3、以诗为词:对苏轼词的创作特点的概括。具体表现包括使用题序、大量用典、吸收诗赋中的语汇等等。由此开拓了词境,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力。
4、临川四梦:又名“玉茗堂四梦”,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所著四种传奇剧本的合称,即《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其中以《牡丹亭》的成就最高。
三、提示:此题出得颇有趣,拿出祖孙二人的两首诗要求考生比较。两首诗非常相像,都是由自然景物触发诗人的感伤情绪。前者把握住了早春时节自然物候的变化以及客居他乡游宦之人的心理感受,开篇点明自己孤身一人远离家乡的处境,进而指明在这样处境中的人对季节的变化特别敏感,往往触目惊心,引动思乡之念,以下两联即着重描写早春景象,结联“忽闻”突转,勾起自身触景之情,响应首联,形成完整的艺术结构。后者写出了洞庭湖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和对时局的忧虑。首联即揭示登楼的题旨,写自己宿愿终偿的欣喜之情,颔联夸张地写出了登楼所见,颈联则写登临所生之情,景物的阔大和孤身漂泊的痛苦互相映衬,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末联仍是登楼时所感,然已由自身及于时事国运,表现了诗人在个人不幸之时犹不忘时局的高尚品格。两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与情绪抒发都结合得非常完美,但又各具特色:前者是以优美的春色引动自身的思乡之情,后者则是以壮美的气象,反衬诗人悲凉的晚景和感时忧国的情怀。
四、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榖梁传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论语注疏、孟子注疏。【注意:此题难度极大,只写出十三经名称的不能得分。】
五、專 懷 爐 廣
六、1、伐通乏,使疲乏 2、藝,种植 3、視通示,使看到 4、信通伸,伸展 七、1、倒装句。难道这是为了我吗?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啊。
2、倒装句。时间不断流逝,岁月不会等待我们。
3、兼语句。上天让百姓生息,并给他们树立君王。
4、“难”字为意动用法。他不把代替国君而死看成难事,这样的人我不该杀他。 八、
晏婴,字平仲,莱地夷维人。服事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因为节俭和勤勉于政事,而受到齐国人的敬重。做了齐相之后,吃饭时不用两样肉菜,妾也不穿丝绸。
越石父这个人十分贤能,但陷于监牢之中。晏子外出时,在路上遇见他,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