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813造型基础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答案】北宋风俗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以全景式的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高度写实的技艺,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清明时节风貌的一幅绘画杰作,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2. 仕女画

【答案】仕女画是人物画的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 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中国仕女画形成在一千多年前的两晋时期,到唐代,仕女画在题材上突破了汉魏至六朝时期贞女、烈女的藩篱,偏重于表现贵族妇女闲逸的生活方式,单调而悠闲的生活情调。人物面部丰满、体态丰厚壮健,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是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张首、周昉是唐代最具盛名的仕女画大家,驰誉丹青。张首在盛唐时画贵族人物最负时誉,不仅能够表现上层社会妇女的姿容情态,而且善于巧妙地刻画出“金井梧桐叶落黄”这种宫女被冷落的凄凉情调,如《虢国夫人游春图》卷等。周昉出身显贵,多画宫廷妇女,其风格为优游闲逸,容貌丰肥,衣榴劲简,色彩柔丽,独树一帜,如《挥扇仕女图》卷等。

3. 原始瓷器

【答案】原始瓷器是瓷器的萌芽,在许多商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原始青瓷器物和残片。这些器物都是以高岭土或瓷土为原料,烧成温度一般达到摄氏1100℃以上,器表施有薄釉,釉色青绿带褐黄,吸水率比陶器低,胎质比陶器更坚固。原始瓷器是商周制陶工艺的一大发明,也是中国制陶业的转折点,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 年画

【答案】年画是指流行于民间的木版印制的年节装饰画,它以富于民间乡土气息和年节民俗的喜庆色彩而具有独特的风貌。民间年画在明清之际得到了空前发展,至清代出现了众多生产中心,如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

5. 金陵八家

【答案】金陵八家指龚贤、樊沂、高岑、邹醋、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八人,多是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他们是清初画坛上独立于“四王”正统画派之外的一个独立创作群体,在创作技法和创作理念上较之前代都有着很大的突破,形成了崭新的风貌,后世称之为“金陵画派”。他们的画面中所呈现出的静美之韵和自然生气正是作为“遗民”的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他们对

故国山河的眷恋全部变成了画面上的具体形态展现在后人的面前,一改自明末以来的陈腐习气,又展现了生气勃勃的生命力,对后世的创作影响很深,丰富了中国绘画史。金陵八家中首屈一指的是龚贤,主张“我师造物”,山水布境奇而安,丘壑多实景,意境宁静深邃,生机勃发。

6. 明式家具

【答案】明代家具在继承宋、元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则标准,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被誉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艺术特色可概括为:简、厚、精、雅。多用名贵硬木材料制造,以其坚硬细密的质地、典雅稳重的色调、变幻莫测的天然纹理、简洁优美的艺术造型,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作品内涵与外在美的协调统一。

7. 孙过庭《书谱》

【答案】《书谱》,又名《书谱序》,一卷,书论,唐代孙过庭著。孙过庭,字虔礼,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工行草书,得王羲之体。《书谱》首述汉魏以来善书者,以确立王羲之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中的地位。次论正草二体书法、章法,兼论六文、八体,概述了书法源流与支派。《书谱》对书理的阐述与书法技巧的探索产生不小的影响。其价值在于:①打破以前书论谈形不外字形、态度、形势等的狭小格局,而代之以宏观的研究方法; ②论书法作品的达情作用,多有独到之处; ③提出许多富于艺术辩证法的思; ④提出了书法技法的高度,被奉为圭臭。

8. 一笔画

【答案】“一笔画”是指刘宋时期杰出画家陆探微的一种绘画笔法。陆探微,擅长人物画,画过帝王和当代功臣、名士肖像,也画有一些风俗画与佛教图像。谢赫在《画品》中将他评为第一品第一人,说他的绘画“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做到“精利润媚”,“笔迹劲力如锥刀焉”创造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崇尚玄学、重清淡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括,他所创造的这种人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成风并影响到雕塑造型。

二、简答题

9. 唐代人物画的代表作品及特征。

【答案】(1)唐代人物画的代表作品

初唐杰出人物画家阎立本的传世作品《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张首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的《挥扇仕女图》等。

(2)特征

①阎立本的作品线描健劲,设色沉着,人物表情生动传神。

②唐代仕女画偏重描绘上层妇女生活的情趣,尽力刻画贵妇雍容华丽的仪容风度。人物面部丰满、体态丰厚壮健,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是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张首的作品着

重表现其游乐中的欢愉和显赫声势。笔下人物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所创造的女性形象是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周昉画仕女具有用笔秀润匀细,衣裳劲简,色彩柔丽,人物体态丰厚的特点,流露出一种郁闷寂寥、百无聊赖的情绪。

10.宋代院体花鸟画的特征。

【答案】宋代院休花鸟画强调深入观察动植物形象情状,讲求“形似”,重视“法度”,亦提倡新意、巧思与诗情,形成了精深完备、“高洁为工”的风格特征。宋代院体花鸟画中既有精工富丽、设色浓重,表现宫廷中奇禽名花的黄氏体,也有清淡疏朗、淡彩着色,描写败荷亮雁的崔白体,但都下细写实、精妙人微。

11.赵孟烦的绘画特色。

【答案】赵孟烦是元代画坛上的中心人物,其绘画功力深厚,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无所不能,水墨、青绿、工笔、写意诸体兼备。他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谓“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从文人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南宋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 他又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认为“书画本来同”,将书法用笔引进绘画之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12.简述中国画“三远”的含义。

【答案】三远,山水画技名,既涵盖的山水的透视关系,也是山水的构思观念。宋代郭熙的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就已提到“高远”、“深远”、“平远”的所谓“三远”。它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即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

(1)高远,就是“自山下仰山巅”,反映的是一种所见的巍峨雄伟的山势。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运用高远法的典型佳作。

(2)深远,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画中进深大,造成一种具有深远空间的意境。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雾图》即运用了深远法。

(3)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俯视的境界,塑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艺术效果。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即属于平远山水的类型。

“三远”技法打破了时间、空问的局限性,把人的视线引发开去,导向无限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创造性。它的确立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体现。

三、论述题

13.简述上海画派的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海派”)。

【答案】上海画派是指19世纪居于上海主流地位的画家群体,又被称为“海派”。“海派”善于把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又从古代刚健雄强的金石艺术中吸取营养,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将明清以来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强烈的色彩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