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9新闻与传播基础之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略叙述日本法西斯新闻体制建立的步骤。
【答案】在日本新闻史上,1936-1945年这段时期的新闻事业被称为“统制时代”新闻事业,也即法西斯军国主义新闻事业。日本法西斯新闻体制事业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改造以往的新闻事业,逐步建立战时体制而完成的。
(1)确立政府情报机构
11931年9月,外务省建立了一个非正式的情报委员会,直属内阁领导,职责是就当时如何统一国内舆论、加强时局的宣传而向政府提出有关建议。
②1936年1月,日本军国主义统治当局又正式成立了列入官制的“内阁情报委员会”。 ③1937年七七事变后,内阁情报委员会易名为“内阁情报部”,有了更大的权限。内阁情报部起用了新闻界、经济界、文化界等各行业富有学识的民间人士承担报道和宣传的咨询工作,加强了原来的信息情报协调职能。
④194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政府废除了内阁情报部,将类似的一些机构合并成为一个更大的专业职能部门一一内阁情报局,直属内阁首相管辖。它是日本政府当时负责全国战争宣传报道的中枢权力机关。至此,日本法西斯政府控制言论的宣传情报机构最终形成了。
(2)成立国家同盟通讯社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舆论开始不利于日本。与此同时,日本国内新闻机构之间的不同意见、不同报道也造成了对外宣传舆论的不统一。日本官方迫切地感到有必要成立一个国家通讯社,来统管、加强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1936年1月1日,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以联合社为主独自成立了新的通讯社即同盟通讯社。同盟社作为唯一代表日本政府的国家级通讯社全面控制了国内外一切电讯消息,在日本军部的支持下,该社不仅在国内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而且很快打入亚洲各国,扩大了在亚洲的势力。通过它,日本法西斯政府顺利实现了其旨在控制国内外通讯消息、统一国内舆论的意图。
(3)制定言论管制法规
最重要的言论控制法规是1938年5月公布的《国家总动员法》第20条。该条规定:“政府在战时因国家动员所需,得以勒令对于报纸及其他出版物的记载予以限制或禁止。”可以说,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新闻统制法规都以此项法令为依据。1941年,日本政府公布了《新闻纸刊载限制令》。同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9日,日本政府又颁布了《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等临时取缔法》,将报刊的创办与发行由申报制改为许可制,并规定政府有关部门有权勒令报纸停刊。1942
年2月24日,政府又公布了《战时刑事特别法》,扩大了战时犯罪、处罚的范围。这一切都是日本法西斯政府用以控制舆论,建立法西斯新闻体制的言论法规。
(4)对新闻界的控制和报业大合并
101941年5月,成立政府御用的报业团体—“新闻联盟”。1942年,该团体改名为“日本新闻协会”。
②1941年12月13日,依据《国家总动员法》第16条,政府公布了《新闻事业令》及实行规则。根据该《事业令》,新闻界成立了新闻事业协会,负责战时新闻事业的自我管理,并在报纸的编辑、经营、销售、用纸、资财的分配和记者的登记、培养等一切方面协助当局对新闻事业的控制。
③日本政府还对处于其殖民统治下的朝鲜、我国台湾和东三省的新闻事业实行统一管制,通过殖民总督或行政当局进行对口管理,或者分别纳入日本国内各大报系统进行控制。
2. 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英国新闻出版业所受到的控制。
【答案】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人类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次重要的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英国的统治地位。在资产阶级革命发动和进行的过程中,资产阶级突破封建限制,纷纷出版报刊、书籍小册子,宣传民主自由思想,动员民众,推进革命进程。
这一时期出现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口号,为西方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向“自由主义理论”过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但同时,统治者对新闻出版业的控制也贯穿始终。
(1)革命前的言论限禁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宗教改革的旗帜下进行的。16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随着宗教改革的推进,反对封建工权和国教(与封建工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书籍和小册子纷纷出现。为了阻止新思想的传播,封建统治者加强了出版管制。
1528年,英王亨利八世下令限制印刷业的发展,1538年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须经过特许,否则禁止出版。1557年,玛丽女王下令成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规定只有经过女王特许的印刷商才能成为公司的会员,只有公司会员和其他特许者才能从事印刷出版。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独立为皇家出版法院(即“星法院”),以加强对出版活动的管理。1625年查理一世即位后,“星法院”对自由出版活动的惩罚更加严酷。一些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因编写、出版宣传性的小册子而被捕。他们被绑在示众枷上,当众鞭打,并被割耳,投入监狱。
(2)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出版特许制的废除,英国的报业一度出现了繁荣发展的局面。18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日报。最早的日报是1702年创办的《每日新闻》。但受英国当时的政治局势的影响,这些报刊(除了接受政府津贴的)大多于1712年前后停刊。
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是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建立了大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共同掌权的君主立宪国家,英国革命以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妥协告终。
因此,资产阶级报业所承受的栓桔并没有完全解除。加上“报刊的新威力”引起了“政府的不安”,政府必然采取多种手段控制报业。政府控制报业的主要手段有三种:
①征收“知识税”。1712年5月16日,国会通过印花税法案,规定对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该法案同时规定征收纸张税和广告税。印花税、纸张税和广告税被统称为“知识税”。“知识税”是英国政府的新发明,此举既可为政府增加财源,又能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
②实行津贴收买。为了控制舆论,英国政府常采取贿赂记者和津贴报纸的做法。津贴费用被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成为其宣传经费一部分,由此形成“津贴制度”。
③运用法律制裁018世纪英国法律对出版事业制裁的名目包括叛逆罪,煽动诽谤罪,侵犯国会特权和总逮捕令。
由于政府采取上述种种限制性的手段,致使报刊,尤其是言论开放的自由报刊备受压抑,并在短期内大量停刊。
3. 简述日本二大报纸的历史与现状。
【答案】日本三大报纸是指《朝日新闻》、《每日新闻》和《读卖新闻》。
(1)《朝日新闻》的历史与现状
《朝日新闻》创刊于1879年1月25日,由木村滕发起创办,村山龙平任社长。该报起初为小报性质,民权运动时期开始涉足政治,刊载言论,兼具大报和小报的特点。“政党报纸”后期,为了免遭停刊的厄运,它以中立面目出现,奉行“企业本位”和“报道第一主义’,,追求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努力采集独家新闻,并向国内外派驻记者(1881年就有记者常驻釜山,1884年就有记者常驻上海)。该报由村山龙平和上野理一接手合资经办以后,由于经营得当,顺应世情,发展一直比较顺利(80年代以后,发行量跃居全国首位),是日本近代报纸向现代报纸发展的先驱。
《朝日新闻》的办报方针是:本着小偏袒任何政党的立场,实行言论自由,为建成民主国家和确立世界和平而作出贡献,公正迅速地报道真实情况,本着进步的精神进行评论,以期达到公正。
该报办有《周刊朝日》、《朝杂志》、《科学朝日》等杂志以及其他文化事业。
(2)《每日新闻》的历史与现状
《每日新闻》的前身是1876年创办的《大阪日报》。1888年改名为《大阪每日新闻》后,标榜不党不私,并自称为“大阪实业团体之工具’,,业务小断拓展。1906年在东京创办《每日电报》,1911年买下《东京日日新闻》,并将《每日电报》并入其间,形成跨两地经营的报系。
《每口新闻》的办报方针是:独立于一切权力之外,通过不偏左也不偏右的社论和报道,自由地为建立民主社会作出贡献,通过为国际所关注的社论和报道,为建立和平的社会作出贡献。
该报办有《经济学人》、《星期日每日》等刊物以及其他文化事业。
(3)《读卖新闻》的历史与现状
《读卖新闻》创刊于1874年11月2日,创办人为子安峻、本野盛享、柴田昌吉。该报初为隔日刊,只发行200份,半年后改为日刊,发行量猛增至一万份,居东京各报发行份数之首。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