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问题是国家稳定的根本。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 可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党的一}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农业为突破口,中国经济走向 复苏与腾飞。在邓小平农业思想的指引下,制定了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方针 和政策原则,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最为辉煌的日寸期,亿万农民发展经济的 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涵与外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化和扩展。 使全国上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年后的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科技进 步力量的推动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调整与改变,在继续深 化农村改革的进程中,邓小平农业思想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号 召全党全国继续以邓小平农业思想为指导,系统总结20年农村改革的经验,进一步加 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的指导方针,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 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鉴于此,以当今农业发展 为依托,从我国农业现状出发,对邓小平农业思想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并对其作出科 学的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 迄今为止,有关邓小平农业思想的研究,仍是其经济思想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 许多研究者仅涉及对邓小平农业思想内容的阐述,缺乏纵向整体地分析研究,更缺乏 对邓小平农业思想在其整个特色理论中的地位衡量。本文尝试以发展农业生产力,加 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主线,采取纵横交错地分析方法,对邓小平农业思想进行初步探 析与评价。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邓小平农业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条件与历程。国 际与国内环境的发展变化,为邓小平农业思想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时代条件、历史条 件与实践条件。并且以时间发展为序可将邓小平农业思想形成与发展分为三个时间 阶段,即从抗战时期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是邓小平农业思想的萌芽阶段,从“文化大革 命”结束至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十二届三中 全会到1992年是邓小平农业思想的逐渐成熟与继续发展阶段,各阶段均具有明显的 标志。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四个方而阐述了邓小平 农业思想丰富的内容:“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的农业基础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 标论;“必须经过‘两个飞跃”,的阶段论;“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手段论。笔者认为邓 小平农业思想是从中国农业大国的现实国情出发,运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创新的思维, 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为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奋斗。 第三部分,阐述了邓小平农业思想鲜明的特征与长久的指导意义。指出它的特点 在于鲜活性、务实性、可操作性与科学预见性,并分析了这四个特征之间的关系。本文 还从邓小平农业思想在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方面阐明了它的长 久指导意义,从而阐明了邓小平农业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比较系统深人地分析了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形成、发展、内 容、特点与地位,使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全而性,强调了邓小平农业思想 在其经济思想中的突出地位与重要性,也强调邓小平农业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不仅在过去,而且在现在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相信对未来我国 农业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