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764新闻传播综合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2
● 摘要
一、请解释下列名词
1. 舆论
【答案】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简单而言,舆论就是公众或很多人对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现象或事件公开发表的意见。舆论的主体是社会公众,舆论的客体是舆论主体共同关注的问题、现象或事件,舆论的结果(即舆论的形态)主要表现为一定的公开意见。
2. 道德权利
【答案】道德权利,是指道德卞体依据道德所应享有的能使其利益得到维护的地位、自由和要求。在道德哲学意义上理解新闻自由,是把新闻自由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权利。作为一种道德权利,新闻自由应该是所有人平等地、共同地享有的一种自由权利,新闻媒体应该成为社会公器,应该为所有公民享用,而小是为政治统治者或商人谋取个人所得或利润。这既是一种道德理想,也是一种制定法律的道德原则,它要求人们在把新闻自由作为一种政治权利规定下来时,必须从所有人的自由出发、利益出发,而不是仅从一些人或个别人的自由与利益出发。
3. 本源态
【答案】本源态是指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即新闻的本体状态。关于新闻的本源问题主要有事实论和信息论两种解释。事实论认为客观存在的一定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形态,新闻是对事实的反映。信息论认为传播形态的新闻,其本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信息,新闻不过是以新闻力一式对一定事实信息的反映。从本质上看,事实论与信息论是统一的; 事实论是更根本的解释。新闻传播的信息来源于新闻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信息论解释则具有更直接的意义,而且信息论解释更能说明新闻由本源态向传播态转化的内在机制。综合来看,新闻的本源态可以归结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即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第 1 页,共 7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