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820管理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晕轮效应
【答案】晕轮效应是指对他人的某种突出表现时,印象深刻,由此引起对其他特征的忽视,从而产生以点概面的现象的心理效应。这种情况犹如大风前的月晕逐步扩散,形成一个更大的光环,故称之为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晕轮效应的产生是由于某一品质的信息量大,其他品质的信息量小,导致刺激强弱程度不同造成的。这种心理效应的危害是一叶障日,以偏概全。
2.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个人发动和维持其行为,使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产生动机的原因有以下两个:①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②刺激,包括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
3. 周边绩效
【答案】周边绩效是与绩效的组织特征密切相关的一种绩效。这种绩效行为虽然对于组织技术核心的维护和服务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从更广泛的企业运转环境与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目标来看,这种绩效行为非常重要。周边绩效包括人际因素和意志动机因素,如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坦然面对逆境、主动加班工作等。和周边绩效有关的行为包括:主动执行小属于本职工作的任务; 在工作时表现出超常的工作热情; 工作时帮助别人并与别人合作下作:坚持严格执行组织的规章制度:履行、支持和维护组织目标。
4. 网络计划技术
【答案】(1)网络计划技术的概念
网络计划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包括各种以网络为基础制定计划的方法,如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组合网络法等。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日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工作。
(2)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点
①该技术能清晰地表明整个工程的各个项目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井指出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和路线;
②可对工程的时间进度与资源利用实施优化;
③可事先评价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④便于组织与控制;
⑤易于操作,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适用于各行各业以及各种任务。
5. 确定性决策方法
【答案】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确定性决策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
6. 战略联盟
【答案】(1)战略联盟的定义
战略联眼是指企业之间组成的一种合作战略,是一种合作协议。在这种协议之下,各个协议公司可以联合进行研究开发,分享技术,联合使用生产设施,相互之间营销各自的产品,或者合作生产配件、组装产成品等。
(2)战略联盟的优势
①企业之间建立起来的联盟关系可以使各联盟公司能够有效利用它们的竟争能力共同对准它们的竟争对手,而不再是彼此拼搏;
②行业领导者建立战略联盟的目的是为了更为有力地反击那些雄心勃勃的竞争对手,从而开辟新的市场机会;
③二流公司为了减小同一流公司之间的竞争差距,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它们也多愿意采取合作战略。
(3)战略联盟的劣势
战略联盟最致命的弱点是企业在关键技能和能力上长期依赖于别的公司,从而会丧失自己的竞争优势。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企业必须在能保护自己竞争力和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领域里开发属于自己的资源和能力。
7. 持续性计划
【答案】持续性计划是指持续执行的计划,提供了对重复进行的活动的持续指导,包括政策、规则和程序等。持续性计划是一种灾难恢复计划,以文件的形式说明某个机构如何应对可能的灾难。该计划应包括需要遵循的注意事项,以便能够将灾难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并使该组织能够持续发展,或迅速地恢复关键任务的执行能力。
8. 前向一体化
【答案】前向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若干商业企业,或者拥有和控制其分销系统,实行产销一体化。即指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也就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和生产技术的可能条件,利用自己的优势,把成品进行深加工的战略。实施前向一体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是特许经营,采用特许经营的形式授权其他厂商经销自己的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是用途最广、也是非常有效的前向一体化方式。
9. 利益相关者
【答案】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 ,又称利益枚关者,是指那些与特定组织有一定利益关系的有关者,其利益得失与组织的存在相关。换言之,利益相关者是在一定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政策影响的任何有关者。这一概念最早由伊戈尔·安索夫在《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自弗瑞曼《战略管理一一利益相关者方式》出版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管理”、“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术
语得到广泛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已经成为分析企业组织行为的一个既定理论框架,应用于公司治理、企业伦理、战略管理等方面。
10.群体
【答案】群体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具有某些共同的利益需求或思想情绪、情趣,通过特定的相互关系而结成的两人以上的集体。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①成员有共同的目标; ②成员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群体内有结构,有共同的价值观等。
二、简答题
11.组织中的集权或分权总是相对的。有学者指出,适度的分权(或集权)需要综合考虑“知识转移的成本”和“目标不相容的成本”。你是如何认识这个观点的? 试分析这个观点对组织设计及其变革可能提供的启示。
【答案】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较高层次一定程度的集中; 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较低管理层次一定程度上的分散。适度的分权(或集权)需要综合考虑“知识转移的成本”和“目标不相容的成本”。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1)集权或分权需要考虑知识转移成本。知识转移是指知识势能高的主体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转移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知识的使用价值让渡。决定知识势能的要素有三个,分别是知识的数量、知识的质量以及知识的结构。知识数量越丰富、知识质量越高和知识结构越合理,知识势能就越高。每个主体的特殊性导致这三个要素的方向性并不完全一致,知识势能既有总体层次上的高低,又有要素层次上的高低。知识转移既有总体上的单向转移,又有要素层次上的双向转移。知识转移是需要成本的,知识转移最典型的方式是进行培训,培训是需要成本的。当上级将一部分权力下放给下级的时候,这就需要下级增加某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这就需要上级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移给下级,这个转移的过程需要花费成本。如果成本太高,就需要权衡是否需要将权力下放,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
(2)集权和分权需要考虑目标不相容的成本。目标不相容是指上级和下级所追求的目标不一致。随着集权程度的增加,信息成本增加,委托代理成本减少。组织总成本是劣质信息导致的成本与目标不相容导致的代理成本之和,组织设计过程也就是信息成本和代理成本之间的权衡过程。
(3)在进行组织设计和变革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尤其在进行集分权设置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决策的重要性,高层管理对一致性方针政策的偏好,组织的规模,组织的历史,最高主管的人生观,获取管理人才的难易程度,控制的可能性,组织营运的分散化,组织的变动程度,外界环境的影响,知识转移的成本和目标不相容的成本等各种因素。
12.组织变革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组织变革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阻力? 如何克服这些阻力?
【答案】(1)组织变革的过程
①解冻阶段。这是改革前的心理准备阶段。一般来讲,成功的变革必须对组织的现状进行解冻,然后通过变革使组织进入一个新阶段,同时对新的变革予以再冻结。组织在解冻期间的中心任务是改变员工原有的观念和态度,组织必须通过积极的引导,激励员工更新观念、接受改革并参与其中。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