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818管理学与政治学之《管理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判断题
1. 根据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者角色模型,领导者属于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
【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明茨伯格的划分,管理者的角色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划分:人际关系方面、信息方面、决策方面。其中,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包括:挂名首脑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方面的角色包括:接受者角色、传播者的角色、发言人的角色; 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资源分配者、故障排除者、谈判者角色。
二、简答题
2. 比较规则与程序、规则与政策的区别。
【答案】规则与程序、规则与政策的区别包括:
(1)规则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或不采取某个特殊的或特定的行动。在通常的情况下,一系列规则的总和构成程序。
(2)程序规定了处理问题的例行方法、步骤,即办事手续。程序详细地说明完成某种活动的准确方式,是为了确保政策的落实而制定的。
(3)政策是指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或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在规定和执行政策时,必须具有一贯性和完整性。
(4)规则不同于程序:①规则指导行动但不说明时间顺序; ②可以把程序看成一系列的规则,但是一条规则可能是或可能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
(5)规则也不同于政策。政策的目的是要指导行动,并给执行人员留有酌情处理的余地; 而规则虽然也起指导行动的作用,但是在运用时,执行人员没有自行处理权。
3. 目标管理的程序步骤?
【答案】目标管理又称成果管理或标的管理,是指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目标管理的实施,可以分为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成果评价三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1)目标的制定。这是第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目标定得合理、明确,后两个阶段才能顺利进行。该阶段可以细分为四个步骤:
①确定总目标。总目标可以由下级和职工提出、上级批准,也可由上级部门提出,再同下级一起讨论决定;
②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目标管理要求每一个目标和分目标都有确定的人对其负责,在预定目标之后,往往需要重新审查现有的组织结构并做出必要变动,尽可能做到一个目标只属于一个主管、一个部门;
③进行目标展开,确立各级的分目标。分目标要具体量化,便于考核; 分清轻重缓急,以免顾此失彼; 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实现可能。每个员工和部门的分目标要和其他的分目标协调一致,支持本单位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④逐级授权。上一级要本着权责相称的原则,根据目标的要求,授予下属部门或个人以相应的权力,让他们有权有责,在职责和权限范围内自主地开展业务活动,自行决定完成目标的方法、手段,实行自主管理。
(2)目标的实施。目标的实施过程主要依靠目标的执行者进行自主的管理,即由执行人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并以目标为依据,不断检查对比,反馈回来,分析问题,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实行自我控制。
(3)成果评价。成果评价预示着一个目标管理周期的结束,也是下一周期的开始。该阶段主要应做好两项下作:
①对目标执行者的工作成果进行考核,并决定奖惩;
②总结经验教训,把成功的经验,好的做法固定下来,并加以完善,使之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对不足之处则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为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4.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各有何作用? 并列举出其包含的主要内容(每类不少于两个)。
【答案】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 赫兹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1)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其内容和作用如下:
①保健因素内容包括:A. 公司的政策; B. 管理和监督; C. 人际关系; D. 工作条件等。
②保健因素的作用包括: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但这类因素并不能对员工起激励的作用,所以保健因素又可称为“维持因素”。保健因素处理不好,会引发对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 处理得好,可以预防或消除这种不满。
(2)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其内容和作用如下:
①内容包含: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卜的责任感。
②激励因素的作用有:与激励因素有关的工作处理得好,能够使人们产生满意情绪; 如果处理不当,其不利效果顶多只是没有满意情绪,而不会导致不满。
5. 分析竞争胜利对组织的影响。
【答案】竞争胜利对组织的影响包括:
(1)组织内部更加团结,成员对团体更加忠诚,这有利于加强和保持团体的凝聚力;
(2)组织内部气氛更为轻松,紧张的情绪有所消除,同时也容易失去继续奋斗的意志,容易滋生骄傲和得意忘形的情绪;
(3)强化组织内部的协作,组织更为关心成员的心理需求,但对于完成工作及任务的关心则有减少的趋势;
(4)组织成员容易感到满足和舒畅,认为竞争胜利证实了自己的长处和对方的弱点。
6. 日标管理有效推行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目标管理指组织内部各部门乃至每个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自卜而下地制定各自的目标并自主地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现和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促使目标管理有效推行需要以下条件:
(1)组织成员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就是能够根据日标要求自觉努力完成,能够自觉主动地了解合作者,主动配合合作者或其他各方共同把各自份内的、本部门的、本层次的目标完成。
(2)良好的组织价值理念。组织的价值理念是一个组织的处事准则、行为准则,是组织生命的核心。不同的组织有各自的价值理念。组织的价值理念会渗透到组织总目标和具体分解的目标之中,从而决定了这些目标的特性,决定了这些目标对组织成员行为的影响。因此,在实施目标管理之前应反思组织的价值理念,反思组织存在的目的和追求,以免因在此方面的思考不周,导致后来问题的难以纠正。
(3)织织高层领导重视程度。组织高层领导的重视是指组织高层领导对目标管理有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向下属及员工清楚地阐述日标管理是什么,怎样起作用,为什么要实施日标管理,日标管理与组织共同愿景有子}-么关系,在评价业绩时起什么作用。目标管理中最高领导必须根据自己对这种管理方式的理解,制定出有效目标,在公司内公布于众并执行。然后调整所属成员的目标,帮助所属成员完成目标,最后还必须评价完成的成果。
7. 组织变革与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阻滞因素? 如何克服这些阻滞因素?
【答案】(1)组织变革和创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障碍,组织中对于创新的抵触力来自于复杂的系统因素:
①组织的文化。组织过去的文化可能强调稳定和服从,而不是富有疑问精神和创新意识。所以,组织的变革应该先从文化的改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