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702公共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方案评估
【答案】政策方案评估是指在政策方案出台以前,对各种备择方案的可靠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说明各个方案的优劣,主要包括价值评估、效果评估、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评估的过程。其中,可行性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
2. 非正式评估
【答案】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不作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非正式评估具有方式灵活、简便易行的特点,评估形式多种多样。非正式评估的缺点是由于评价者掌握的信息有限,并且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而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有失客观公正。
3. 组织理论
【答案】组织理论重视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特点和作用,认为组织是政策执行的关键,研究政策执行必须充分了解组织的运作。组织理论提出了以下基本观点:①组织是政策执行的主体,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执行的; ②不论是政策方案本身还是执行环节导致的政策成功或失败,都可以通过组织得到集中反映; ③组织的研究可以从政策执行角度反映公共政策的过程和特征。
4. 全体一致规则
【答案】全体一致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是指所有拥有投票权的直接决策者都对某项政策方案投赞成票,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票反对的情况下,政策方案才能转化为正式的公共政策。全体一致规则有四个基本特征:①一票否决; ②“帕累托最优”,该方案必须对所有决策者的利益来说都是最佳方案,都是令人满意或者至少是可以接受的; ③决策成本过高; ④鼓励“策略行为”,如:讨价还价、弃权。
二、简答题
5. 简述社会冲突理论对社会问题成因的三种观点。
【答案】社会冲突理论对社会问题成因的三种观点为:
(1)价值冲突论。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价值多元化,社会上同时存在着多种不同的价值观,在交往过程中必然产生分歧和冲突。社会问题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价值冲突造成人们思想准
则的混乱,人们长期受这种冲突的价值观的影响,就很容易做出越轨行为。
(2)群体冲突论。社会是山不同利益群体构成的,各个群体维护自身的利益与其它群体发生冲突。
(3)阶级冲突论。自文明时代以来,阶级是最主要的社会群体,阶级之间因利益不同而引起的冲突是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
6. 简述ASTD 的人力资源管理轮。
【答案】ASTD 的人力资源管理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活动领域。如果将人力资源管理视为一个过程或系统,人力资源的管理事实上包括五大基本功能:
(1)人力资源的获取
人力资源的获取是人力资源工作的第一步,它涉及人力资源规划、录用和选拔。人力资源的规划是系统地评估人力资源需求以保证获取组织所需的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的过程。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组织的目标与目的,继而在目标与目的指引下,从事组织结构的设计与工作分析,确定招募具有何种特定技术、知识与能力的员工。招募是吸引足够数量的个人并鼓励他们应聘和任职于本组织的过程。而选择是组织从大量的应聘人员中选择适合组织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人员的过程。
(2)人力资源的发展
人力资源的发展是整合培训与发展、职业发展、管理发展与组织发展,以增进个人和组织的效能的过程,它经过训练、教育、发展与领导行为,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有计划地改进绩效和员工生产力。人力资源发展功能的需要来自于组织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
(3)人力资源的激励
人力资源的激励功能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最重要但却不易为人理解的一个功能。人力资源的激励的主要议题包括:联结报酬与绩效、工作再设计、提升工作的满足感、绩效评估等多方面。其主要的任务就在于确认和运用恰当的激励技术。
(4)人力资源的维持
从管理过程来看,人力资源维持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其日标在于如何留住人才。人力资源维持涉及人力资源的许多方面,主要的议题包括:人际关系和沟通问题,员工的福利问题,工作环境和职业安全问题等,它更加关注于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5)人力资源的研究
各种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虽然有其共通性,但每一个组织所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可以说是具体而又特殊的,发展出最适合自己组织的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是高度联结和整合的,不同职能领域是相互交叉和影响的。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于特定的组织环境之中,一个组织的内外环境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政策发挥着巨大的影响。环境因素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 简述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内容与要求。
【答案】公共管理职业伦理是指公共管理中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在公共管理领域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公共管理者职业伦理是公共管理者区别于普通公民的更高的道德要求。其内容与要求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公共福利。所有职业的公共组织都不是为谋求自己的利益而工作的。他们的存在有着崇高的社会、社群或全球的目的。公共组织的行为不能损害普遍的人类价值,而应促进这些价值。
(2)忠实地执行法律。公共管理者应该崇尚宪法; 尊重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律; 接受政府的限制; 遵守行政的规定:追求正义和公平。公共管理者应该成为宪法和法律尊严的捍卫者,宪法和法律价值的体现者,法律忠实的执行者。
(3)承担公共责任。公共管理者的责任要求公共管理者是代表公众的,因此公共管理者要成为公共利益的保护者,公民财产和公共财产的维护者,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公开透明,以诚信的姿态承担起管理者的责任,更好地回应公民的需要。
(4)为社会树立典范。职业化的公共管理者作为受到公民高度关注的公众人物,其言行对社会起着示范作用,其自身必须通过实践行为为公众树立起良好的道德榜样。同时为公众树立起追求崇高理想,具有各种美德,具有人情人性,节俭等特征的道德人格。
(5)追求专业的卓越。公共管理是一门职业,公共管理者应该成为出色的职业工作者。追求职业的卓越,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确认自己的价值。公共管理者要具有奉献精神,始终坚持至死不渝地学习与创新,提高制定公共政策的能力,以更经济更有效率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6)促进民主。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公共管理的价值与方式。公共管理者应致力于维护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将自己视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努力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创造条件。总之,只依靠法律和外在的控制,无法创造或强化一种更好的公共管理秩序; 促进负责仟的行动,要求有义务和职责的意识,没有道德的公共管理亦是不可持久的。公共管理,不仅关心专业的技术,也重视公共服务伦理道德的追求。因此,在实现行政责任的过程中,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是十分重要的。
8. 信息时代对公共管理提出了哪些挑战?
【答案】信息时代对公共管理提出的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以简化行政管理,缩短行政作业时间。
(2)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发挥知识的效用,提高决策的理性程度。
(3)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以协助决策者进行问题分析、方案创造、结果判断与风险管理。
(4)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的服务品质。
(5)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加强组织的竞争优势,促使组织结构合理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