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兰州大学会计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权责发生制(应计基础)
【答案】权责发生制(应计基础)也称应计制或应计基础,是指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该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与否为标准,而不考虑款项是否已经收付的会计核算原则。权责发生制是当前绝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核算基础,其特点为:以交易和事项是否实质发生为确认标准,旨在计量主体在某个期间内取得经济收益与消耗经济资源之间的差额。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1)权责发生制的优点表现在:①能正确反映物权转移; ②使收入与费用得以合理的配比。③采用权责发生制来计量企业的收益及其组成内容—般比当期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能够更好地反映经营业绩; ④在市场经济中,是权责发生制而不是收付实现制确认了信用的所有方面。权责发生制会计通过在交易或其他事项发生时,而不是在收到或付出现金时,报告交易或其他事项产生的现金后果来辅助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旦这些现金流量能在—种能够认可的确定性程度上被估计时,权责发生制才提供有关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信息。
(2)权责发生制也具有局限性:①权责发生制是面向过去的会计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会计难以提供未来的会计信息; ②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权责发生制对某些会计确认程序不能也不可能得到全面贯彻。权责发生制是与历史成本相辅相成的,若—项交易或事项不能有效地用历史成本加以可靠地计量,权责发生制会计也就无法对其确认。
2. 利润
【答案】利润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3. 实地盘存制
【答案】实地盘存制也称为“定期盘存制”,是指通过实物盘点的方法确定存货期末结存数量,然后分别乘以各项存货的盘存单价,计算出末期存货的总金额,再依据“本期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倒轧出本期销货成本的盘存制度。这种方法要求对各种存货
的账面记录平时只根据原始凭证登记收入的数量和金额,而发出存货的数量和金额,平时则不作记录。期末通过实物盘点确定结存存货的数额,倒算出本期发生存货的数额,并据以登记存货明细账的发出栏。采用实地盘存制,平时可以不登记存货明细账的发出栏,从而简化了核算手续,减轻了工作量。其主要缺点是:(1)核算手续不够严密,不能通过账簿记录随时反映各种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不利于存货的计划、管理和控制。(2)由于发出存货的成本是通过倒算方式确定的,如果出现收发错误、毁损、自然损耗、被盗等情况,账面均无反映,而是全部隐藏在倒算出的本期发出(销售或耗用)存货之中,这就不利于对存货的管理,影响成本计算和利润确定的正确性。此外,实地盘存制要求定期(至少每年)对存货进行全面盘点,工作量很大。实地盘存制比较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且单位价值较低的企业,尤其适用于自然损耗大、数量不确定的鲜活商品。
二、简答题
4. 请简要说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答案】(1)成本法,是指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核算适用下列情形:
①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控制—般存在于以下情况,如: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的表决权资本; 投资企业虽然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50%或以下的表决权资本,但具有实质控制权的。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其子公司,投资企业应当将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②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投资企业与其他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其合营企业。
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被投资单位为其联营企业。当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20%或以上至50%的表决权资本时,—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该种情况下不能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不形成重大影响。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有表决权股份的比例低于20%的,—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但符合下列情况之—的,应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 参与被投资单位的政策制定过程,包括股利分配政策等的制定; 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重要交易; 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 向被投资单位提供关键技术资
料。
(2)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及对联营企业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5. 简述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区别。
【答案】会计利润,即税前会计利润,是指根据会计制度计算出来的企业利润,是企业的经营所得。而应税利润,也称为纳税所得,是指根据税法计算出来的企业利润,是税前会计利润按照税法有关规定增减相关项目之后所得的利润。财务会计和税收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规范企业财务会计行为的主要是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而计算企业所得税则应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因此,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需要运用所得税会计进行核算。
(2)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来看,一者具有相同的计算基础。它们都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扣减与纳税企业取得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及损失而计算出来的。从区别来看,应税利润是一个税收概念,是指企业所得税按照一定的标准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计税所得,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依据。而会计利润则是一个会计概念,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利润账户和损益表反映出来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会计利润是确定应应税利润的基础。企业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会计利润,根据税法规定做相应的调整后,才能作为企业的应税利润。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性质和形成的原因包括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①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小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永久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会计核算作为收益处理,在计算应税利润时不确认收益,L 匕如国债利息收入不计入应税利润,不交所得税,但会计计算利润总额时却将其作为收益处理; 会计核算时不作为收益处理,在计一算应税利润时确认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如企业内部的在建工程、福利部门领用本企业的应税产成品,税法上规定按该产品的售价与成本的差额计入应税利润,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按成本转账,不产生利润,不计入当前损益; 会计核算时确认费用或损失,在计算应税利润时则不允许扣减,比如非公益性捐赠、超标的业务招待费、计入损益的职工工资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部分等,会计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和损失,在计算应税利润时则允许扣减。
上述永久性差异产生两种结果:一是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 二是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在第一种情况下,产生的永久性差异不需要交所得税,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将其从会计利润中扣除; 在第二种情况下产生的永久性差异需要交纳所得税,在计算应税所得时,按照会计利润加永久性差异调整为应税所得,按照应税所得和现行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作为当前所得税费用。
②时间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间内能够转回。时间性差异可分为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