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基础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费德勒模式
【答案】费德勒模式是指美国管理学家费德勒在大量研究的基础卜提出的有效领导的一种权变模式。这个模式把领导人的特质研究与领导行为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其与情境分类联系起来研究领导的效果。
费德勒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依赖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影响的方式及情境给予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的一致性。任何形态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领导方式与环境是否适应。决定领导方式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①职位权力。这是指领导者所处的职位能提供的权力和权威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使组织成员遵从他的指挥。一个具有明确的并且高职位权力的领导者比缺乏这种权力的领导者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追随; ②任务结构。即对工作任务明确规定的程度,任务清楚,工作的质量就比较容易控制,也更容易为组织成员规定明确的工作职责; ③上下级关系。指领导者受到下级爱戴、尊敬和信任以及下级情愿追随领导者的程度。
2. 双向沟通
【答案】双向沟通是指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沟通。在双向沟通中,发送者和接受者两者之间的位置不断交换,且发送者是以协商和讨论的姿态面对接受者,信息发出以后还需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必要时双力可进行多次重复商谈,直到双方共同明确和满意为止,如交谈、协商等。双向沟通中的优点是沟通信息准确性较高,接受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产生平等感和参与感,增加自信心和责任心,有助于建立双方的感情。但是由于与问题无关的信息较易进入沟通过程,双向沟通的噪音比单向沟通要大得多,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需要更多的时间。
3. 无边界组织
【答案】无边界组织是指其横向的、纵向的或外部的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这样一种组织设计。边界有两种类型:内部边界和外部边界。内部边界包括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横向边界由工作专门化和部门化形成,而纵向边界则是将员工划归为不同的组织层级。外部边界是将组织与其顾客、供应商及其他利益相关群体分离开来的隔墙。管理者可以运用虚拟或网络的结构设计削弱甚至消除这些边界。无边界组织是相对于有边界组织而言的。有边界组织要保留边界,完全是为了保证组织的稳定与秩序。但无边界组织也需要稳定和呈现度,所以它绝不是要完全否定企业组织必有的控制手段,包括工作分析、岗位定级、职责权力等等的设定,只是不能把它们僵死化。
4. 网络计划技术
【答案】网络计划技术是指以网络计划对任务的工作进度进行安排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目标的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网络计划由两部分构成,即网络图和网络时间参数。其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它的优点是:①能清楚而明确地表达各工作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易于发现项目实施中经常出现的时间冲突、资源冲突; ②网络图的编制可粗可细,可以随着项目进展的深入而不断细化; ③可以根据需要编制多级网络计划系统。
5.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答案】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是把直线制和职能制结合起来形成的组织结构,是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行政主管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级行政主管的助手,实行行政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直线职能制普遍适用于组织规模不大、产品品种不太复杂、市场环境较为稳定的各类中小企业。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如下:①优势表现为:既保持了直线制集中统一指挥的长处,又吸取了职能制发挥专业管理的长处; 既摒弃了直线制管理粗放的缺点,又避免了职能制多头指挥的弊端。
②不足之处表现为:权力集中于最高管理层,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 参谋部门与指挥部门之间目标不统一,造成决策迟缓; 各职能部门之间横向联系较差,容易产生矛盾; 信息传递路线长,反馈速度慢,难以迅速适应环境变化。
6. 质量控制的演进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阶段。
【答案】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解析】质量控制的演进大致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产品生产出来之后的质量检查;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管理人员充分利用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加强控制,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为中心,组织全体员工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
二、简答题
7. 组织冲突一定都是有害的吗? 竞争胜利对组织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组织冲突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成员个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中不同团体之间,由于利益上的矛盾或认识上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彼此抵触、争执或攻击的组织行为。它普遍存在于社会关系的各个领域,是人类社会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1)组织冲突不一定都是有害的。组织中的冲突是常见的,特别是在变革中是不可避免的,组织冲突会出现竞争胜利和竞争失败两种结果,不同的结果对组织有不同的影响。
(2)竞争胜利对组织的影响
①组织内部更加团结,成员对团体更加忠诚,有利于加强和保持团体的凝聚力;
②组织内部气氛更为轻松,紧张的情绪有所消除,同时也容易失去继续奋斗的意志,容易滋生骄傲和得意忘形的情绪;
③强化组织内部的协作,组织更为关心成员的心理需求,但对于完成工作及任务的关心则有减少的趋势;
④组织成员容易感到满足和舒畅,认为竞争胜利证实了自己的长处和对方的弱点,因此,反而不愿对其自身的不足重新估计和弥补,也不想重新反思团体是否还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作进一步的改善。
8. 简述沟通模式及其特点。
【答案】(1)信息沟通网络是指信息流动的渠道,是由若干环节的沟通路径所组成的总体结构,组织中的许多信息通常都需要经由多个环节的传递,才能达到最终的接收者。如果不能在组织内部建立良好的信息网络,信息就很难在多人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
(2)各种沟通模式和特点如下:
①链式沟通。属控制型结构,信息容易失真,平均满意度有较大差异。可用来表示组织中主管人员与下级部属之间存在若干中间管理者。
②环式沟通。沟通渠道小多,组织成员士气高昂,具有比较一致的满意度。如果在组织中需要创造出一种高昂的十气来实现组织目标,环式沟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③Y 式沟通。大致相当于从参谋机构到组织领导再到下级之间的纵向关系。容易导致信息曲解或失真,影响组织成员的士气,阻碍组织提高工作效率。
④轮式沟通。属控制型网络,大致相当于一个主管领导直接管理几个部门的权威控制系统。集中化程度高,解决问题速度快。沟通渠道少,组织成员满意度低,士气低落。轮式网络是加强组织控制、提高效率、加快速度的一种有效的沟通形式。如果组织接受攻关任务,要求进行严密控制,则可采用轮式沟通。
⑤全通道式沟通。开放式的网络系统,沟通渠道多,平均满意度高且差异小,士气高昂,合作气氛浓。对于解决复杂问题,增强组织合作精神,提高士气有很大的作用,但易造成混乱,且又费时,影响工作效率。
9. 何谓管理? 管理的基木特征是什么?
【答案】(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其内涵包括:
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通过群体的力量实现组织目标。但是应当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群体中的个体正在向自由劳动者的方向接近,他们越来越关心个人发展的前景,个人兴趣、个人爱好、个人感情及个人自我实现程度都会成为他们是否愿意在组织中工作或积极工作的原因。另外组织与社会、组织与环境关系越来越密切,因而组织的社会责任也愈来愈重,所以管理不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