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己也。”材料表明()。

A . 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B . 教育的功能使人成为圣贤
C . 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D . 为学的目标是写出华丽的词章

周期性失业 已知某企业本年目标利润为4000000元,产品单价为500元,变动成本率为40%,固定成本总额为8000000元,则企业的保利量为()。 搅拌机如何开车? 楼梯预制中原材料砂应选择()。 细砂。 中砂。 粗砂。 细砂或中砂。 古今义里的“古”和“今”是个相对的概念。所谓古义,不论是先秦的、两汉的、六朝的、唐宋的、凡是没有()都是古义。所谓今义,是指(),但许多今义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在历史上便产生了。因为词义的演变不是()发生的,而是错落不一地发生在(),是一个()的过程。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己也。”材料表明()。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能力。选项完全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的材料选择题,用每个选项分别与材料的内容进行比照,全面合理反映材料信息的即为正确。A项与材料“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语义相同,应选;B、D项与材料“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己也。”语义矛盾,故错;C项材料并无对“人们”希望,而只对圣人行为进行解读。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