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摩登上海的

关键词:新感觉派小说,现代性,感觉,电影,女性,欲望

  摘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在新时期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既往的研究或是从都市文学的角度出发,确立新感觉派在都市文学中的地位,或是在海派文学的大范畴中,探究新感觉派的艺术特色。本文在总结近十年来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从现代性、对电影表现技法的借鉴及性别、欲望三个角度对新感觉派构筑的文学世界进行再审视。旨在揭示产生于摩登都市--上海的新感觉派小说创作的现代性,进而引发对现代人性的兴趣和思考。 全文由引言、正文、结语组成。 引言简述了选择新感觉派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文章的着眼点以及研究的兴趣所在。 正文分为新时期新感觉派文学研究述评;现代文学的实验场--新感觉派小说的主题、叙事手法和表现技法的现代性;目迷五色--新感觉派笔下的女性、男性及欲望三部分。 一、新时期新感觉派文学研究述评。根据研究的侧重,以90年代中期为界,将新时期新感觉派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流派的形成、作家的生平及作品艺术特色的梳理以及对中日新感觉派文学异同的比较。后一阶段的研究中心则转为确认和廓清新感觉派文学的现代性、确立它在中国都市文学中的地位和它对海派文学的贡献。 二、现代文学的实验场。从新感觉派小说的内容和表现手法论述其流派的现代性。通过分析作者本人及其艺术世界的中人物的都市感觉和情绪体验,旨在揭示新感觉派小说以生存焦虑为核心的现代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新感觉派小说以"感觉"为"逻辑"的现代叙事模式。新感觉派作家用直觉打破了主客观世界的界限,赋予客体以生命,同时打通了人的诸种感观,使感觉趋向于"整体感观化";而幻觉、错觉、变形的渗入又将感觉复杂化,使之变化莫测。从"感觉"的内容看,新感觉派小说中不但有对外在的声、色、光的敏感,更着力于揭示人的内心和潜意识。新感觉派的"感觉"叙事开拓了小说艺术的表现天地,满足了内心世界骚动不宁的现代人的审美心理需求,拓展了新的艺术思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性还在于他们自觉地对其他艺术形式,尤其是对电影艺术的借鉴及由此产生的艺术创新。新感觉派小说对电影蒙太奇手法的借鉴使小说世界享有了更为自由的时空,使画面充满流动感,是对传统小说结构的平直、单一、纯粹的故事叙述模式的有益补充。借鉴电影中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的混合交替,新感觉派笔下的整体世界被切割成一块块的碎片,事件由于叙述人的不同而产生歧义,从而能更加立体地、多方位地表现快速多变的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和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新感觉派小说对电影语言的借鉴还改变了中国文学的语言表现形式,为文学语言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完成了由传统叙述模式向现代叙述模式的历史转型。 三、目迷五色--新感觉派笔下的女性、男性及欲望。进一步关照生活在新感觉派作家艺术世界中的男男女女以及他们挣扎在欲望世界中的快乐与寂寥。从新感觉派小说所描写的内容看,女性是不可或缺的主角,她们无处不在,尤其活跃,甚至好像是摩登都市的集中代表。但这些女性只有面孔、身体、欲望,没有灵魂,没有思想,她们只是被男性作为物化的符号纳入叙述之中,真正具有人的主体地位的女性是看不见的。她们与被她们视为"消遣品"的男子纠缠在都市的欲望之中,追逐着欲望满足时的快乐,却又不得不承担因放纵而带来的难以消解的寂寞。 结语中再次肯定了新感觉派小说的感觉叙事和对电影表现技法的借鉴,同时指出新感觉派对现代人性的揭示只停留在了"感觉"层面来凸显欲望,而未能开掘到人的生命体验的内在深度,暴露了新感觉派思想深度和艺术功力的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