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850社会研究方法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实验室观察
【答案】实验室观察是指在备有各种观察设施的实验室内,对研究对象进行的观察。这种观察方式在心理学研究中经常应用。由于实验室观察有一定的条件要求,且观察的范围和对象又受到一定的局限,所以在社会研究采用此法的很少。
2. 自变量
【答案】根据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以及中介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并用x 来表示; 在实验研究中,自变量是实验者主动操纵其变动的变量,即实验刺激; 在调查研究中,自变量多为属性变量。
3. pps 抽样
【答案】社会研究中有一种常用的不等概率抽样方法,称为“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
,简称PPS 抽样。 的抽样”
4. 定性资料
【答案】定性资料是指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
定性资料的特点有:
①来源的多样性。实地研究中的资料既有观察得到的资料,也有访谈得到的记录,还有其他一些随笔式的、日记式的、感想式的笔记和现场中得到的其他相关材料。这种来源的多样性特征使得定性资料在形式上以及在构成上都显得更加复杂。
②形式的无规范性。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无论是观察记录,还是访谈记录,或是其他各种笔记,它们从内容到形式,往往处于一种零散的、杂乱的、无固定结构的状态中,表现出明显的无规范性特征。
③不同阶段的变异性。在实地参与中,研究者所得到的是原始记录; 在资料整理中所得到的是主题编码、分析备忘录等; 而在最终的报告中所出现的则是经过选择和处理的资料。
5. 一致性比较法
【答案】一致性比较法将注意力集中于各个不同个案中所具有的共同的特性上,并通过运用一种排除的过程来进行。其基本思想是:研究者先找出不同个案所具有的某种共同的作为结果的特性,然后再比较各种可能的作为原因的特性。如果某种被看作原因的特性不为所有具有共同结果的个案所共有,那么,研究者就将这种特性从可能的原因中排除掉,而所剩下的那种为所有个案所共有的特性则为可能的原因。
6. 理论
【答案】理论是指以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出来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理论具有三方面特征:
(1)理论源于经验;
(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
(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做出解释。
社会研究中的理论通常是指“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这些假设或命题可能属于同一层次,也可能属于不同的层次。大多数的理论,往往具有两层以上的假设或命题。较低层次的假设或命题可以由较高层次的假设或命题演绎或推论而来,而这种推论所依据的则是逻辑法则。
二、思考与实践
7. 对人们的“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学术水平”的测量属于哪一层次的测量?
【答案】(1)“婚姻状况”属于定类测量层次。
定类测量又称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它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定类测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数学特征上可以用等于或不等于来描述。
(2)“受教育年限”属于定距测量层次。
定距测量又称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3)“学术水平”属于定序测量层次。
定序测量又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定序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定序测量不仅能够像定类测量一样,将不同的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而且还能反映事物或现象在高低、大小、先后、强弱等序列上的差异。
8. 找几篇发表在《社会学研究》或相关社会科学学术刊物上的社会研究报告进行阅读,看看它们分别采取的是哪种社会研究方式,所用的具体资料收集方法是什么。
【答案】(1)社会研究的具体方式通常划分为四种主要类型:①调查研究; ②实验研究; ③实地
研究; ④文献研究。
(2)具体资料收集方法通常包括: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9. 一个年轻的研究者希望观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就业倾向。他可以采取哪些不同的观察方法? 每种力一法各有什么利弊?
【答案】研究者可以采取的方法如下:
(1)实地观察。即研究者到一个大学校园中进行实地观察。
优点:
①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实地观察研究者所寻求的是一种更具有情感性的和人文主义类型的资料,他们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方式特别适合那些不便于或者不可能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②研究的效度较高。相对于问卷调查中最大的问题一一表面化、简单化现象,实地的深入观
察,设身处地的感受、理解,具有很高的效度一一研究者测量的确是他所希望测量的概念或现象。
③方式比较灵活,弹性较大。实地观察研究的操作程序不是那么严格,只需要较少的准备工作。在研究进行的过程中,可以随时修正研究的目标和设计。对于不同的研究背景或不同的研究对象,实地观察研究中的具体操作也比较灵活。
④适合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由于实地观察研究不仅要深入实地,而且要在实地生活相当一段时问,因此,对于研究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来说,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尤其是在对个人或小群体的研究中,这种优点更为明显。
缺点:
①概括性较差。由于实地观察研究所得到的基本上是定性资料,且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某个个案为对象,因而其资料既难以进行定量分析,也无法概括大的总体。这样,其所得结论也难以推广到更大的范围这是实地观察研究方式比较大的缺陷之一。
②信度较低。实地观察研究中研究者主要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所处的是一种被动的地位,对观察场景也往往缺乏控制,因而其所得的资料比较琐碎、凌乱,不易系统化。同时,由于实地观察研究强调研究者的主观作用,强调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移情理解,因此难以检验其信度。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因时间、地点、人物的变动或流失的影响,也造成研究者很难对原先研究的对象或现象进行重复观察或研究。
③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实地观察研究者的观察并非像照相机或显微镜那样处于所观察的对象之外,实际上,观察者是他正在观察的对象的一部分。
④所需时间较长。由于参与生活的需要,实地观察研究方式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通常少则几个月,长则好几年。这种长时间的要求,不仅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个困难,有时对于所研究的对象来说也是一种困难。
⑤伦理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是针对参与观察中隐藏研究者身份的做法提出的。它所包含的实际问题是:第一,研究者有没有为了研究的目的而欺骗研究对象的权利? 第二,研究者作为社会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