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菲,女,35岁,原是某公司的白领,生孩子后做了全职太太。她现有一个5岁的孩子,丈夫收入丰厚,生活无忧。然而高菲并不高兴,因为她发现儿子越来越不听话,儿子的行为总是与她的愿望相违背。她教儿子学书法,儿子把墨搞得满地黑色;她教儿子英语,儿子坐不住一刻钟。她想请丈夫帮忙一起教育儿子,但丈夫回家后总叫累,经常倒头就睡。高菲变得很急躁,动不动就打骂儿子,儿子也与高菲越来越逆反,母子关系越来越差。不久后,高菲与儿子应邀参加了"妈妈与贝贝"小组。 问题:1.高菲的主要困境是什么?2.面对"高菲们"的困境,组织"妈妈与贝贝"小组的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策略?
张女士今年45岁,十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十年来张女士靠做保姆、街道清扫员、钟点工、搬运工等临时工作供三个子女读书。前年秋由于一次车祸张女士不幸失去了一条腿,住院没多长时间,张女士就因无力支付医药费出院。出院后,因为突然失去了一条腿,这巨大的生活变迁让她很不能接受,张女士非常伤心,整日闷闷不乐,脾气也很暴躁,经常跟孩子们发脾气。有时候甚至不吃不喝,病情也没有好转。后来在儿子的劝说下,情绪好了一点。没过多日,当张女士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她不仅考虑到自己的当前情况--自己的行动非常不便,不能做家务,不能做工,再加上家里突然中断了经济来源,三个子女中还有两个在读大学。张女士不禁越想越伤心,甚至想到自己一死了之,免得拖累儿女。后在邻居的劝说下,终于打消了这个念头。但张女士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坚强和乐观了,她经常想到自己是个废人,什么用处也没有了。她的情绪很容易波动,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就经常想到这些,一面伤心,一面又爱发脾气,一面又很气自己没用。她几乎不出门,因为她既不敢面对那些像她以前一样健康的人,也不能正视像她现在一样的残疾人。 问题:1.残疾人是指什么?什么是残疾人社会工作?2.不是医生的社会工作者应如何帮助张女士?
本市某小区内有一位现年83岁的闵阿婆。闵阿婆一生养育了6个女儿,没有儿子,老伴已经去世多年,平时她跟大女儿一家一起居住,其他5个女儿则分别居住在其他城市。前几年,闵阿婆的大女儿因中风瘫痪,大女婿赶她出门,闵阿婆一下子变成了依靠低保金生活的独居老人,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几年来,闵阿婆的其他5个女儿在照顾母亲的问题上相互推诿,谁都不肯承担照顾和赡养母亲的责任。现在,年老多病的闵阿婆孤身一人独自生活,行动不便很少出门,有时烧一顿饭要吃好几天,有时烧不动就只有饿肚子。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闵阿婆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2.针对闵阿婆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小华今年7岁,因为经常逃学和打架,由学校老师转介学校社工人员处理。经查视,小华和家人住在一间普通民房里,他的父亲有酗酒的习惯,而且时常殴打母亲,在小华两岁半时便外出打工。小华的母亲大部分时间都在餐厅工作,回到家中常已是筋疲力尽,觉得在管教小华上力不从心。小华的个性非常冲动,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只要同学说话讽刺到他,他便会攻击同学。小华在校成绩并不好,阅读能力远低于同年级同学。小华的母亲表示,小华的脾气虽然不好,但本性十分善良,如果发现自己有错,也会为其行为向人道歉。当社工人员和小华会谈时,小华十分合作与友善。 问题: 1.您认为小华的行为表现可以选用下列哪句话概括?A.小华有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好动的现象,并且可能有行为偏差的问题。B.小华的行为极度缺乏爱的满足,因此以冲动的方式来发泄其挫折和抑制情绪。C.小华向父亲学习到以冲动的攻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省。D.小华的行为是因为缺乏一个替代性父亲的角色,而学校的男老师也不愿意扮演此角色来关怀他。E.小华根本是个坏小孩,缺乏应有规范的学习,也缺乏责任感的培养。 2.您选择所依据的理论架构为何?此理论架构对小华行为的解释及其隐含的干预方法为何?
张某和李某(女)是一对恩爱夫妻。李某由于要照看孩子,辞去了工作,专心在家做家庭主妇。张某在一家外企工作,经济收入相当可观,每个月发了工资都主动把工资交给妻子。由于长时间没有参加工作,李某渐渐对一些社交活动产生了不适应。张某有时当着很多人的面,指责李某的一些不当行为。刚开始,这种指责还是偶然的,后来这种指责变成了家常便饭。李某感到特别委屈,认为自己辞掉工作全是为了家庭,老公对自己一点都不理解。因此,家庭矛盾越来越多。 问题:1.上述案例中,李某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2.针对李某面临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小亮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张女士抚养。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非常严厉,小亮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张女士就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亮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最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张女士面临下岗的威胁,而小亮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用。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学使用暴力,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作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亮提供服务。
问题:1.结合案例说明儿童的需要有哪些?2.在上述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3.针对小亮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