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701心理学基础综合之心理测量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化公平智力测验
【答案】文化公平智力测验是美国心理学家R.B. 卡特尔和A.K. 卡特尔于1949年编制的一种智力测验。测验编制的理论基础是R.B. 卡特尔关于液态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区分,目的是把个体的一般能力从学习教育和社会背景中分离出来,排除文化影响,测量G 因素的最稳定、最核发心的成分。该测验包括3个不同水平的量表,每个量表又有A 、B 两个复本,量表1适用于4〜8岁儿童和智力落后的成人;量表2适用于8〜14岁儿童和中等智力水平
的成人;量表3适用于大学生、政府官员和其他高于平均智力水平的被试。每个量表包括系列推理、类同概括、方阵推理、定性分析4个分测验。全部为图形材料,主要测量被试从事物中发现联系和规律的能力,个别施测或团体施测均可。测得的原始分数可转换成百分等级,并据此对被试的智力水平作出评价。
2. 心理健康评估
【答案】心理健康评估是开始于20世纪初的一项社会工作,评估的对象涉及病人和健康人。心理健康强调生物医学、心理、社会模式,其评估的内容涉及这三方面的相互影响。心理健康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健康史自我报告、个人档案、观察、晤谈、生物医学检查、心理测验等。心理健康问卷是心理健康评估主要的标准化手段之一,是用来量化观察中所得印象的一种测量工具。在心理健康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常常需要对群体或个体的心理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以数量化方式进行评价和解释,这一过程称为评定。
3. 测验标准化
【答案】测验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评分和分数解释等程序的一致性。其内容包括确定目的、科学命题、选取代表性样本、做题目分析、确定统一的指导语和施测条件、规定评分与解释、分析测验的信度、效度等。其目的在于使编制或修订的心理测验符合标准测验条件的程序。如果测验结构好,样本大且有足够代表性,对所测查的心理变量是在符合常模要求的标准情况下取样的,其测验就是标准化的、有成效的。
4. 人事测评
【答案】人事测评是指根据职业或工作的要求,通过各种测量手段,对人的素质适合事的程度进行评价的过程,其目标是实现人与事的最佳匹配。人事测评的基本假设是:事与事不同,人与人有差异,事不能不择人,人不可能适合干任何事,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其条件之一就是要使人与事匹配。人事测评常用的方法包括履历评判、答卷考试、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模拟、评
价中心技术、观察评定、业绩考核等。主要考察受测者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素质。在现代化的组织管理中,人事测评是人员招聘、选拔任用、培训、考核、晋升、绩效控制与激励等的重要手段,此外,在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组织文化与团队建设方面也有着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5. 年级当量
【答案】在教育成就测验上,经常采用年级当量来解释分数。年级当量是把学生的测验成绩与各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比较,看他相当于几年级的水平。这种年级量表选择题目与指定分数的方法步骤与年龄量表类似,所不同的是用年级水平代替了年龄水平。
6. 顺序数据
【答案】顺序数据是统计数据的一种,指用来表示顺序、等级的数据。如优、良、中、差等,对于这类数据,要反映平均水平,只能用中位数表示。
7. 表面效度
【答案】表面效度是指测验使用者或被试的主观认识上觉得有效的程度。顾名思义,表面效度就是一个测验在使用者或被试看来,直觉地认为它在测量什么,是否测到了测验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这种认识是主观的,严格说来,表面效度不算是效度. 它只是表面上的东西,但是表面效度可以取得被试者的合作。
8. 构思效度
【答案】构思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或是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9. 机械能力测验
【答案】机械能力包含了许多成分,如运动能力、空间知觉能力、机械推理等等。现有机械能力测验往往只就某一成分进行测量,并且主要集中于对空间关系能力和机械知识、理解及推理能力这样两个方面加以测量。
10.心理测验法
【答案】心理测验法是根据已标准化的实验工具如量表,引发和刺激被测试者的反应,所引发的反应结果由被测试者自己或他人记录,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予以量化,描绘行为的轨迹,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的实验方法。
11.自评量表
【答案】自评量表指受试者根据量表的题目和内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选择答案作出判断的评定量表。
12.诊疗法
【答案】诊疗法是鉴定学习障碍的一种方法,该疗法有三个基本假定,即每个人皆有各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可用适当的心理测验而测得;学习障碍儿童在这些心理过程中有一种或多种的失常状况。
二、简答题
13.确定常模团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组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确定和选择常模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群体必须明确
一个测验可能有许多常模团体,而确定多少常模团体,依赖于对测验将要施测的群体的认识。在告诉测验使用者时,也同样必须有对每个常模团体的性质与特征的简短而明确的叙述。
(2)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
常模团体缺乏代表性,会使常模资料产生偏差而影响对测验分数的解释。为了克服取样偏差,在搜集常模资料时,一般采用随机取样或分层取样的方法,有时也可把两种策略结合起来使用。
(3)样本大小要适当
“大小适当”并没有明确的指标。一般是从经济的或实用的可能性和减少误差这两方面来综合考虑样本大小的。常模大小取决于总体的数目、研究需要和群体性质,以及试测的结果。
(4)注意常模的时间性
在考虑常模的合适性时,不能忽略对常模时间性的要求。由于几年前所编制的常模往往不适于现在的要求,因此常模必须定期修订。在选择合适常模时,注意选择较为新近的常模。
(5)注意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的结合
测验手册上所列的常模通常是为典型团体建立的,比较一般化,不一定适合使用者的具体情况,对此问题的一个解决办法是为每一个特定目的的测验建立特殊常模。特殊常模是为典型团体建立的,一般比为子团体建立的常模范围更窄。测验使用者可将特殊常模与一般常模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最大量的信息。
14.论述心理测验标准化的含义与内容。
【答案】(1)心理测验标准化的含义
心理测验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施测、评分以及测验分数的程序的一致性。
(2)心理测验标准化的内容
①测验内容
测验内容的标准化是指对所有受测者施测相同的或等值的题目。
②施测过程
施测过程的标准化是指对所有受测者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施测。其中包括:
a. 相同的测验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