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大学会计综合之中级财务会计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权益法
【答案】权益法是指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以投资成本计量,在投资持有期间则要根据投资企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相应调整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2.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答案】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按照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的较低者对期末存货进行计量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当期末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仍按成本计量; 当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则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其中,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即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存货计价方法,对发出存货(或期末存货)进行计价所确定的期末存货账面成本;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3. 或有事项
【答案】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来决定的不确定事项。常见的或有事项包括:未决诉讼或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承诺、亏损合同、重组义务、环境污染整治等。
或有事项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或有事项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或有事项作为一种不确定性事项,必须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客观存在状况。(2)或有事项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或有事项的结果是否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二是或有事项的结果预计将发生,但是发生的具体时间或金额具有不确定性。(3)或有事项的结果须由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来决定。
4.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
【答案】(1)公允价值是指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2)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
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即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可能是过去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也许就是未来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二者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5. 固定资产折旧
【答案】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进行的系统分摊。其中,应计折旧额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和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企业的固定资产虽然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但由于使用过程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都会引起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固定资产的有形磨损是指固定资产的物质磨损,定资产的无形磨损是由于科技进步而引起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而引起的价值损耗应在其使用过程中用计提折旧的形式实现价值补偿。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等,不同的折旧方法对具体一个会计期间而言,计提的折旧额是不相同的,因而最终影响企业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应纳税额,但从长期来看,只要所得税的税率保持稳定,那么折旧方法的选用对企业的利润影响为零。
二、简答题
6. 如何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答案】约当产量比例法是会计中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
按约当产量比例划分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时,应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将产品应负担的全部成本按照完工产品产量和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由于在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工程度和投料情况的不同,必须分别成本项目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1)直接材料费用项目约当量的确定,取决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料情况:
a. 如果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件完工产品与每件月未在产品所耗用的直接材料费用成本是一样,不论在产品完工程度如何,其直接材料费用可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数量平均分配。
b. 如果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陆续投入的,则需分别按其投料所在工序的加工程度计算约当产量。
(2)在产品加工费用取决于加工程度,不同加工程度的在产品所应承担的费用也是不相同。因此,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各项加工费用,一般都不能按它们的数量比例直接分配,而是要按约当产量(折合量)比例进行计算分配。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7. 财务会计中,如何定义支出、费用、成本?费用与成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为什么不将成本作为财务会计要素?
【答案】支出也称流出,是企业的资源因耗用或偿付等原因而流出企业,从而导致可使用资源总量的减少。就某一会计期间而言,支出可以是现金支出,也可以是非现金支出。费用同收入相对存在,代表企业为取得一定收入或进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资源的牺牲,具体表现为资产的流出或负债的増加,最终则是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成本是按照一定对象所归集的支出,它既包括收益性支出,也包括资本性支出,前者形成产品成本,后者形成资产的成本。
费用和成本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他们的之间的主要联系在于,费用和成本所包含的内容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们是相等的。费用是一定期间为取得收入所发生的耗费,这种耗费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一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但这仅包含的收益性支出本期消耗部分和资本性支出在本期耗用的部分。而成本是按照一定对象所归集的支出,包括收益性支出,也包括资本性支出。前者形成产品成本,后者形成资产的成本。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所有的成本最终会转化为费用,费用和成本在数量上是相等的。费用和成本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费用是按照期间进行归集的,并同收入相匹配。而成本是具体产品的对象进行归集的,成本的支出最终形成具体的产品。
现行的财务会计不将成本作为财务会计的要素,这是因为:财务会计主要是对外报告会计,企业的对外报告是以财务报表为核心。按照国际会计惯例,财务报表从来不包括成本报表,因而,财务报表要素就把“成本”排出在外。虽然在损益表中列有“销货成本”项目,但实际上,它是由存货(资产成本)转作销货的部分,其本质上属于同销货收入相配比的“销货费用”。
8. 公司持有现金资产的优缺点是什么? 公司如何加速现金的周转?
【答案】(1)企业持有现金资产的优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