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长安大学汽车学院805管理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计划

【答案】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计划既是决策所确定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从动词意义卜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这项行动安排工作包括: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分解任务和目标,选择仟务和目标实现方式,进度规定,行动结果的检查与控制等。我们有时用“计划工作”表不动词意义上的计划内涵。因此,计划工作是对决策所确定的任务和目标并对选好的目标提供一种合理的实现方法。

2. 网络计划技术

【答案】(1)网络计划技术的概念

网络计划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包括各种以网络为基础制定计划的方法,如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组合网络法等。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日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工作。

(2)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点

①该技术能清晰地表明整个工程的各个项目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井指出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和路线;

②可对工程的时间进度与资源利用实施优化;

③可事先评价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④便于组织与控制;

⑤易于操作,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适用于各行各业以及各种任务。

3. 雇员援助计划

【答案】雇员援助计划是指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又称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全员心理管理技术。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EAP 不仅仅是员工的一种福利,同时也是对管理层提供的福利。因为在行为

科学的基础上,员工心理援助专家可以为员工和企业提供战略性的心理咨询、确认并解决问题,以创造一个有效、健康的工作环境。通过对员工的辅导,对组织环境的分析,帮助HR 处理员工关系的死角,削除可能影响员工绩效的各方面因素,进而增加组织的凝聚力,提升公司形象。帮助识别员工所关心的问题,井且给予解答,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表现,同时影响到整个组织机构业绩目标的实现。

4. 动态网络性结构

【答案】动态网络型结构是指一种以项目为中心,通过与其他组织建立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业务合同网,有效发挥核心业务专长的协作型组织形式。优点是:①组织结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柔性,可以更好地结合市场需求整合各项资源,容易操作,网络中的各个价值链部分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增加、调整或撤并; ②结构精炼、简单,组织结构扁平化,效率较高。③缺点是:①可控性太差; ②外部合作组织的临时性增加了解体的风险; ③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较低。

5. 群体

【答案】群体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具有某些共同的利益需求或思想情绪、情趣,通过特定的相互关系而结成的两人以上的集体。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①成员有共同的目标; ②成员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群体内有结构,有共同的价值观等。

二、简述题

6. 简述管理方格理论。

【答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布莱克和穆顿提出管理方格论。

(1)划分标准。管理方格论概括了员工导向和生产导向维度。这一理论把管理人员按他们的绩效按照导向行为(称为对生产的关心)和维护导向行为(称为对人员的关心)进行评估,给出等级分值。然后以此为基础,把分值标注在两个维度坐标界面上,并在这两个维度坐标轴上分别划出9个等级,从而生成81种不同的领导类型。具体内容如下:

(2)几种代表性的领导(见图)

管理者方格

①(1.9)型,又称乡村俱乐部型管理,表示领导者只注重支持和关怀下属而不关心任务和效率; ②(1.1)型,又称贫乏型管理,表示领导者不愿努力工作,对工作绩效和对人员的关心都很少,很难维持也很难有良好的工作绩效; ③(5.5)型,又称中庸之道型管理,表示领导者维持足

够的任务效率和令人满意的士气; ④(9.1)又称任务型管理,表示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士气:⑤(9.9)型,又称团队型管理,表示领导者通过协调和综合工作相关活动而提高任务效率与士气。

他们认为,(9.9)方式的管理者工作是最佳的领导方式,并提出,原则上达不到(9.9)等级的管理人员,要接受如何成为一个(9.9)型领导人的培训。

(3)评价20世纪60年代,管理者方格培训受到美国工商界的普遍推崇。后来,管理方格理论逐步受到批评,因为它仅仅讨论一种直观而且是最佳的领导行为。且管理方格论并未对未来如何培养管理者提供答案,只是为领导方式的概念化提供了框架。另外,也没有实质性证据支持在所有情况下,(9.9)型领导方式都是最有效的方式。

7. 实施变革和创新活动的过程有哪些阶段?

【答案】成功的变革与创新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寻找机会

创新是对原有秩序的破坏。原有秩序之所以要打破,是因为其内部存在着或出现了某种不协调的现象。这些不协调对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会或造成了某种不利的威胁。创新活动正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这些不协调现象开始的。不协调为创新提供了契机。

(2)提出构想

敏锐地观察到了不协调现象的产生以后,还要透过现象究其原因,并据此分析和预测不协调的未来变化趋势,估计它们可能给组织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利用机会或将威胁转换成为机会,采用头脑风暴、特尔菲、畅谈会等方法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消除不协调,使系统在更高层次实现平衡的创新构想。

(3)迅速行动

创新成功的秘密主要在于迅速行动。提出的构想可能还不完善,甚至可能很不完善,但这种并非十全十美的构想必须立即付诸行动才有意义。

(4)坚持不懈

构想经过尝试才能成熟,而尝试是有风险的,是可能失败的。创新的过程是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创新者在开始行动以后,为取得最终的成功,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便会前功尽弃。

8. 要想使授权具有充分而理想的效果,组织必须提供哪些要素条件?

【答案】要想使授权具有充分而理想的效果,组织必须注意几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1)共享的信息。组织中的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具有共享性,组织如果能够使员工充分地获取必要的信息资料,就会大大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

(2)提高授权对象的知识与技能。组织必须对员工进行及时、有效的培训,以帮助他们获取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培训能够有效地帮助员工进行自主的决策,提高他们参与组织活动的能力,并为组织的团队合作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打下扎实的基础。

(3)充分放权权力。组织若要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就必须真正地放权给团队中的各个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