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案】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2. “一国两制”

【答案】“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指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有: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两制并存,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高度自治,是指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十台湾人民。

3. “一化三改”

【答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二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4.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答案】(1)1987年4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同年10

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2)1997年,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党最初提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二、简答题

5.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答案】(1)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组织群众、带领群众进行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2)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群众路线的灵魂,是我们党的核心价值,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认识和处理党与群众关系中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根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机关和全体党员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仅体现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上,而且要体现在党的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思想行动中。因此,一切为了群众,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决策办事的根本依据,是处理党与群众关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②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途径,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证明,我们党正是依靠发动群众,进行人民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同样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也是人民群众。过去搞革命我们依靠人民群众,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要依靠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的必然要求。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对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破解发展难题、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关键。

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从群众中来,指领导者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形成符合群众需要的意见,通过必要的决策程序,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办法。

到群众中去,就是带着党的政策和主张回到群众中去,进行宣传解释,使之为群众所掌握,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也检验并改进不符合实际和群众需要的部分。必须强调的是,由于实践和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必须多次进行,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6. 如何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答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要认识到其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又要认识到其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的阶段,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2)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显不出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①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③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只有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发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具体国情,并据此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7.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答案】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因为:

(1)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己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这种斗争的结果,决定着中国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方向。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有利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①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②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③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