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枋心

【答案】枋心是指梁枋彩画的中心部分,长度约占整个梁枋的三分之一。彩画是我国古代建筑上极富特色的装饰,用色彩、油漆在梁、枋、斗拱、柱、天花板等处刷饰或绘制花纹、图案乃至人物故事等,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可増加木料的防腐防蛀性。

2. 和玺彩画

【答案】和玺彩画是清代彩画作中最高级的一种,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在箍头处用有坐龙的盒子,藻头用齿形衍眼及降龙,枋心用行龙。主要线条及龙、宝珠等用沥粉贴金,主要以蓝、绿底色相间形成对比并衬托金色图案。

3. 九脊顶

【答案】九脊顶,清称歇山顶,是中国古建筑的一种屋顶形式,屋顶上半部为两面坡,下半部为四面坡,是悬山顶与庑殿顶上下相交而成。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

4. 建康

【答案】建康是东晋、三国时的吴、南朝宋、齐、梁、陈京师六朝的名称,又称建邺,故址位于今南京,六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它也是六朝时期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5. 叉手

【答案】叉手是指支撑在株儒柱两侧的木构件,是朱式建筑构件名称。在抬梁式构架中,从最上一层短梁到脊“榑”(即脊檩)之间斜置的木件,称为“叉手”。叉手的主要作用就是扶持脊“榑”。在唐代及唐代之前,抬梁式木构架中只有叉手而不用蜀柱,宋代时则将叉手与蜀柱并用,而明清时则不用。

6. 模印拼嵌画像砖墓

【答案】模印拼嵌画像砖墓是指墓内壁面用模印画像砖拼嵌成大幅砖画的东晋南朝墓葬,分布于南京市及附近的

丹阳县等地。其做法是将画像按粉本分别模印在多块砖坯上,入窑烧成砖后,再拼嵌在墓壁上。模印拼嵌画像砖墓是在一块单砖构成一幅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到东晋末南朝初出现了由

多达十块到数百块砖构成的大幅画面。

7. 乌头门

【答案】乌头门,又称棂星门,是宋《营造法式》中的门的一种类型。地上栽两根木柱,柱间上方架横额,形成门框,内装双扇门。宋代因柱头装黑色瓦筒,故称乌头门。门扇四周有框,上部装直棂,下部嵌板,大的在背面加剪刀撑。一般用作官邸及祠庙、陵墓之前。

8. 须弥座

【答案】须弥座是一种非常考宄的台基,由佛座演变而来,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它开始时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二、选择题

9.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 )。

A. 隋代

B. 唐代

C. 宋代

D. 元代

【答案】A

【解析】河北赵县安济桥,又称“赵州桥”,建造于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年〜618年),是著名隋匠李春所设计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10.北京故宫建筑空间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是( )。

A. 天安门、太和殿、景山

B. 前门、天安门、太和殿

C.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D. 天安门、午门、太和殿

【答案】D

【解析】天安门、午门及太和殿是明清故宫建筑空间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进入大清门首先是千步廊,经过这个狭长的空间后,出现于一处横向展开的广场,迎面是高大的天安门城楼,对比效果强烈,形成第一处高潮。进入天安门后,与端门之间形成一个较小的空间,顿为收敛。过端门,呈现一个纵深而封闭的空间,尽端是雄伟的午门,有萧杀威猛的气氛,构成第二个高潮。午门和太和门之间又变成横向广庭,舒展开阔。经太和门进入太和广场,是巍峨崇高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

11.唐宋至明清,中国园林在东晋和南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

A. 规模扩大,普及民间,形式多样,建筑增多

B. 理景的普及化,园林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密集化,造园手法精致化

C. 从帝王园囿转向私家园林,从田庄气息转向“诗情画意”,从“阡陌纵横”转向“堂馆亭阁”,从儒家思想转向道家思想

D. 理园情趣诗意化,园林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自然化,造园手法简约化

【答案】B

【解析】后期由于佛教哲学与艺术的传入,以及中国社会中玄学的兴起,建筑形象趋于雄浑而带巧丽的风格。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转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唐宋至明清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继承与发展,主要表现在理景的普及化、园林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密集化、造园手法精致化四个方面。

12.中国古代塔身的体形,运用相似的每层檐部与墙身的重复与变化,形成了( )。

A. 连续的韵律

B. 渐变的韵律

C. 起伏的韵律

D. 交错的韵律

【答案】B

【解析】我国古代的砖塔,逐渐收缩的层层出檐不仅具有渐变的韵律,而且还丰富了建筑物的外轮廓线变化。

13.唐代木构中普拍枋与阑额的关系是( )。

A. 宽于阑额

B. 等于阑额

C. 窄于阑额

D. 无普拍枋

【答案】D

【解析】唐代木构中无普拍枋;宋代开始有普拍枋,它与阑额的关系是:由宽于阑额逐渐等于阑额而后窄于阑额,至明、清时代则称为平板枋。

14.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木构楼阁建筑是( )。

A. 曲阜孔庙奎文阁

B. 大同善化寺普贤阁

C.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D. 承德普宁寺大乘阁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