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313历史学专业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唐律疏议》
【答案】《唐律疏议》是中国唐代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唐律是直接从隋代《开皇律》发展而来的。唐律从高祖时开始制订,到唐太宗时修订完成。唐高宗永徽年间,又对律文加以解释释文称为“疏”,具有和“律”同等的效力。二者合编,称为《永徽律疏》,后世称之为《唐律疏议》。《唐律》分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12篇,共502条。刑名有答、杖、流、死五种。在量刑定罪上,唐律比隋律又有所减轻。《唐律》不仅为宋、明、清各代法典的编纂提供了范本,而且对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的法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 交子
【答案】交子是北宋初年,即公元10世纪末叶,发行于成都的一种纸币,后发展成为两宋川蜀地区通用的法定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为了解决金属货币短缺和流通不足的问题,宋真宗时成都16户富商主持印造了一种铁钱代用券,叫做“交子”。仁宗年间,设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为本金,定期限额发行,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扩大流通区域。
3. 黄老思想
【答案】黄老思想是指秦汉之际兴起的道家思想,即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汉初,经济凋敝,社会残破。刘邦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生产,采纳陆贾的建议,用“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导政治。因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者假托黄帝之命撰写了《黄帝四经》等著作,故黄帝在一段时期内也被当做道家的代表人物。黄老之学适应了汉初希望安宁、清静的普遍社会心理。东汉时黄老之学与谶纬迷信相结合,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原始道教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4. 华严宗
【答案】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是指隋唐时期佛教的重要宗派。创立人是得到武则天大力扶持的法藏,其以崇奉《华严经》而得名,主要是通过论证所谓“尘是心缘,心为尘因。因缘和合,幻相方生”,以及“法界缘起法”,宣称客观世界是依赖于主观世界而存在的。华严宗从《华严经》的思想,发展出法界缘起、十玄、四法界、六相圆融的学说,发挥事
事无碍的理论。此派从盛唐立宗,至武宗灭佛后,逐渐衰微。
5. 古文运动
【答案】古文运动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骄文,提倡古文。古文是唐朝人对先秦两汉通行的散文体文言文的称呼,其特征是散行单句,不拘格式,不同于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骄文。唐中叶,一些文人反对六朝以来的浮艳文风,遂大力倡导古文,逐渐形成社会风尚,此即古文运动。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和柳宗元。韩愈写了大量优秀的散文,气势雄健,奔放流畅,故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主张“文以载道”,认为写文章应重视思想内容,但他所说的“道”是指儒家思想。柳宗元也主张“文者以明道”。
6. 刘晏理财
【答案】刘晏理财是指唐肃宗、代宗之时刘晏采取的财政改革措施。上元元年,刘晏出任盐铁使,先后掌管全国财政近20年,对财政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它的一个鲜明宗旨是:“其理财以爱民为先”,始终寓“廉”于理财治政之中,充分体现了廉政之道。其主要内容如下:①改革第五琦的榷盐法,由政府在产地统购食盐,以榷价批发给商人; ②整顿槽运,改陆运为水运,以雇佣劳动替代强迫劳役; ③实行常平法,稳定各地物价。其虽然增加了唐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唐政府的财政危机。
7. 《永乐大典》
【答案】《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的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后,明成祖赐名《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借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全书22877卷,目录66卷,共11095册,3亿7千万字。该书编成后,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迁都后,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宫内的文楼(即文昭阁)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誊写副本一部,从此《永乐大典》才具有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两处。
8. 宣王中兴
【答案】宣王中兴是指西周宣王统治时期出现的中兴局面。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厉王死于氦,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宣王任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大臣,首先整顿内政,
安定社会秩序,进而对周边的民族展开斗争。自西周中叶以来,西北地区的戎、狄、脸貌诸族逐渐强盛,而地理位置上临近西周王豁,故已成为周室的主要威胁。宣王多次对上述诸侯进行征伐,俘获甚众; 同时对东南淮夷、南方楚国作战,也数次获胜。为巩固战果,宣王还续行分封,在邻地边区又建立了一批诸侯国。在内政方面,宣王广开言路,积极听取下属的意见,使王道已衰落的周朝王室得到一时的复兴,其在位46年,到后期国势又走向衰退。
9. 鹅湖之会
【答案】鹅湖之会是朱熹和陆九渊之间展开的一次著名的辩论,因发生在鹅湖书院而得名。淳熙三年(1176年),陆九渊和朱熹在江西信州鹅湖寺进行学术辩论。实质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关于“理”的性质,朱熹认为“理兼体用”,是客观外在的,并体现于万物,心本身不等于理,心之性才是理。陆九渊则认为心性无别,理心合一,由内向外贯诸万物。关于修养途径,朱熹强调格物致知,即物穷理,累积递进,以求贯通。陆九渊则主张由内入手,直接发现本心,以求彻悟,不必去费心认识外部事物,通过自我反省、自我体验达到修养目的。南宋后期,理学的发展出现了朱、陆合流的趋向。
10.乾嘉学派
【答案】乾嘉学派是指清代的一个以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而着称的学术流派。乾嘉学派,又称汉学、朴学、考据学派,因该学派在乾隆、嘉庆两朝达到顶盛,故得名。惠栋、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为其代表人物。其中有吴、皖二派之分:吴派创自惠周惕,成于惠栋;皖派创自江永,成于戴震。乾嘉汉学家继承古代经学家考据训诂的方法,加以条理发展;治学以经学为主,以汉儒经注为宗;学风平实、严谨,不尚空谈。他们以古音学为主要研宄对象,通过古字古音以明古训;明古训然后明经,为其共同的学术主张。这一学派首重音韵、文字、训诂之学,扩及史籍、诸子的校勘、辑佚、辨伪,留意金石、地理、天文、历法、数学、典章制度的考宄。在诸经的校订疏解中,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对古籍和史料的整理,亦有较大贡献。这一学派的形成,正是清初学者对宋明理学进行批判和总结的必然结果。清初之学,以博大为其特色。乾嘉汉学,则以专精而扬其帜。乾嘉学派诸学者平实、严谨的学风以及精湛的业绩,是值得肯定的。
二、简答题
11.简述清朝的闭关政策。
【答案】(1)在明代,由于“倭患”的缘故,明朝曾经长期实行海禁。但在消灭东南“倭寇”后,开放海禁。清政府在和西方各国交往中基本上采取了闭关政策,所谓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的严格限制上。
(2)顺治时,东南沿海一带的人民在郑成功、张煌言等领导下进行了抗清的斗争。为了防范汉族人民的反抗,清朝政府施行海禁,严禁人民下海。清前期自统一台湾后逐渐放宽海禁,清朝开关以后,对外贸易悉照明朝旧制。闽粤各关皆设正副监督各一人,相当于以前的市舶使,来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