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834软件基础之数据结构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不是设计一个“好”的算法应考虑达到的目标是( )。

A. 可行的

B. 健壮的

C. 无二义性的

D. 可读性好的

【答案】A

【解析】设计一个“好”的算法应考虑以下目标:正确性;可读性;健壮性;效率和低存储量需求。可行性是算法的五个基本特征之一,不是一个好的算法该达到的目标。

2. 下列有关RAM 和ROM 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Ⅰ.RAM 是易失性存储器, ROM 是非易失性存储器

Ⅱ.RAM 和ROM 都采用随机存取方式进行信息访问

Ⅲ.RAM 和ROM 都可用作Cache

Ⅳ.RAM 和ROM 都需要进行刷新

A. 仅Ⅰ和Ⅱ

B. 仅Ⅱ和Ⅲ

C. 仅Ⅰ、Ⅱ和Ⅳ

D. 仅Ⅱ、Ⅲ和Ⅳ

【答案】A

【解析】RAM 中的内容断电后即丢失(易失性) , ROM 中的内容断电后不会丢失(非易失性) , 同时RAM 和ROM 都采用随机存取方式(即CPU 对任何一个存储单元的存取时间相同) , 区别在于RAM 可读可写, ROM 只读不写。而ROM 显然不可用作Cache , 也不需要刷新, 所以Ⅲ和Ⅳ的叙述都是错误的。

3. 当在一个有序的顺序存储表上查找一个数据时,既可用折半查找,也可用顺序查找,但前者比后者的查找速度( )。

A. 必定快

B. 不一定

C. 在大部分情况下要快

D. 取决于表递增还是递减

【答案】C

【解析】对于有序顺序存储表折半查找的效率较高,但是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是如此,比如要查找的元素就是第一个时,用顺序查找比它就快的多了。这类情况外折半都高于顺序查找。

4. 在下面的程序段中,对x 的赋值语句的时间复杂度为( )

A.O(2n)

B.O(n)

C.O(n2)

D.O(log2n )

【答案】C

2【解析】两个循环嵌套,那么语句x :=x+l:则被执行了n 次。

5. 某计算机的控制器采用微程序控制方式, 微指令中的操作控制字段采用字段直接编码法, 共有33个微命令, 构成5个互斥类, 分别包含7、3、12、5和6个微命令, 则操作控制字段至少有 ( )。

A.5位

B.6位

C.15位

D.33位

【答案】C 。

33个微命令分成5个互斥类(即5个字段) , 根据每个类中微命令的多少可以分别确定【解析】

字段的长度为3、2、4、3、3位, 又因为采用直接编码方式, 所以它们之和也就是操作控制字段的位数。

6. 一个TCP 连接总是以1KB 的最大段发送TCP 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当拥塞窗口为16KB 时发生了超时,如果接下来的4个RTT(往返时间) 时间内的TCP 段的传输都是成功的,那么当第4个RTT 时间内发送的所有TCP 段都得到肯定应答时,拥塞窗口大小是( )。

A.7KB

B.8KB

C.9KB

D.16KB

【答案】C

【解析】回顾TCP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慢启动) 的知识点,从第一个MSS 开始,每次发送成功,拥塞窗口值翻倍,四次以后,应该为16, 但是由于拥塞阈值变为16/2=8, 故三次成功后为8,以后为线性增长,故为8+1=9, 答案为C 。

7. 设被排序的结点序列共有N 个结点,在该序列中的结点已十分接近排序的情况下,用直接插入法、归并法和一般的快速排序法对其排序,这些算法的时间复杂性应为( )。 A. B. | C. D.

【答案】C

【解析】因为该序列中的结点己经十分接近排序的情况,对于直接插入法,大部分结点只需要直接插入后面即可,因此时间复杂度为O(N)。对于采用归并法,它是一种稳定的排序方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对于一般的快速排序法,序列越接近有序,所需要的比较次数越多,此时的时间复杂度为。

8. 假定一台计算机的显示存储器用DRAM 芯片实现, 若要求显示分辨率为1600x1200, 颜色深度

为24位, 帧频为85Hz , 显存总带宽的50%用来刷新屏幕, 则需要的显存总带宽至少约为( )。

A.245Mbps

B.979Mbps

C.1958Mbps

D.7834Mbps

【答案】D

【解析】显存的容量=分辨率×色深,带宽=分辨率×色深×帧频,考虑到的时间用来刷新屏幕,故显存总带宽应加倍. 所以需要的显存总带宽至少约为:1600×l200×24×85×2=7834Mbps.

9. 用直接插入排序方法对下面4个序列进行排序(由小到大) ,元素比较次数最少的是( )。

A.94,32,40,90,80,46,21,69

B.32,40,21,46,69,94,90,80

C.21,32,46,40,80,69,90,94

D.90,69,80,46,21,32,94,40

【答案】C

10.已知序列25, 13, 10, 12, 9是大根堆, 在序列尾部插入新元素18, 将其再调整为大根堆, 调整过程中元素之间进行的比较次数是( )。

A.1

B.2

C.4

D.5

【答案】B

【解析】对堆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 有可能不满足堆的性质, 堆被破坏, 需要调整为新堆。

(1)为原堆,

(2)为插入18后,

(3)比较10与18, 交换后,

(4)比较25与18, 不交换, 即为调整后的新的大根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