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26语言学理论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亲属语言

【答案】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处于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下的,且使用者人同为不同语言的几种独立的语言。亲属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和对应关系。语系、语族、语支都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建立的,称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壮语、苗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而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

2. 汉藏语系

【答案】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各种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分出来的十大语系之一。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一般学者认为汉藏语系包括汉语、侗台、苗瑶和藏缅四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诸语言在结构类型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 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而不像印欧语那样用词的内部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 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即量词。

3. 区别性特征

【答案】区别性特征是指在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语言里的音位互相对立,从而使语素和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能够彼此区别开来。音位的这种相互对立和区别,如果进一步加以分析,其实只是通过几个语音特征来实现的。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p/音位,通过“双唇”这个特征和非双唇音区别开来,通过“清音”这个特征和浊音区别开来,通过“塞音”这个特征和擦音、鼻音、边音、闪音、颤音等区别开来,通过“不送气”这个特征和送气音区别开来,这个特征加合起来就能把/p/音位和汉语普通话中的所有其它音位相区别。这种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是区别性特征。

4. 双向聚合群

【答案】双向聚合群是指每个语音按照两个区别特征所组合成的一种聚合群。语言中的音位不是孤立的,每个音位都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联系着,聚合成群。由于一个音位常常有多个区别特征,所以同一个音位一也就常常同时处于多个聚合群。它是音位系统的主流,处于双向聚合中的音位,在结构上具有平行对称的特点。

5. 语境

【答案】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也称“言谈现场”。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

其次,语境还包括话语语境。话语语境是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如交谈双方前面说过的话、小说中的上下文。语境还包括说话者和受话者的背景知识,作为语境的背景知识可以非常广泛,包括语言知识之外的生活常识和社会文化知识。

二、简答题

6. 结合我国的语言生活,谈谈双语双方言现象和语言替换(语言转用)现象。

【答案】(1)双语双方言现象

双语现象是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一一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例如,我国主要用于少数民族语言兼用汉语的现象就属于双语现象。

双方言现象是指同一个民族间,由于语言交流的障碍而形成的同时使用两种方言的现象。例如,我国各大方言区的人民兼用汉语和方言的现象就属于双方言现象。

不管是双语现象的产生还是双方言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地域相连的基础上。我国是多民族大国,语言资源十分丰富,但这种多语言共存的情况同时会影响人们的交际。人们交际时也许要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随着社会发展、交流日增,各语言必会相互影响。就日前来说,随着普通

话的推广,很多方言被普通话化,普通话在带给人们交际便利的同时,也在同化各方言和民族语。

(2)语言替换(语言转用)现象

语言替换(语言转用)是指一个民族和一个民族的部分人放弃使用自己的母语而转用另一种语言的现象,例如我国的回族是整体转用了汉族人的语言,而居住在海外的华侨或一些国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则一般属于部分转用型,如云南通海地区的蒙古族转用了彝语,湖南桃源、常德的维吾尔族转用了汉语。

语言替换是更深程度的语言接触,它是不同民族深度但不平衡接触的结果。深度接触指在同一片区域内不同民族交错居住,属于同一个国家共同体或经济文化圈。不平衡接触是指所接触的诸民族中有一个民族在人口和文化上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这一优势民族一直保持有聚居的人口而其他民族的聚居人口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语言深度但不平衡接触的一般结果是优势语言排挤和替换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弱势语言则因被替换而停止使用。

7. 为什么说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功能?

【答案】语言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其中,人际互动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之所以说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互动功能,主要是因为:

(1)信息传递功能是人际互动功能的基础,是为人际互动功能服务的。信息语言的社会功能

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是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语言发挥信息传递功能的日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人际互动和交流。

(2)在真实语言环境中,使用语言不仅仅是传递一种信息,更多的是在发挥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 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3)在阅读写作中,语言也发挥着其人际互动的功能。书籍、报刊上的话语似乎只有说话者,但是每个阅读者就是话语的接受者,写作者和读者之间通过语言的书面形式进行着交流和互动。

(4)在话语环境中,只有说话人、没有受话人时,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仍然存在。例如只有

一人独自在呼天抢地时,把天地当作受话者,语言也在表达着情感和态度,发挥着人际互动功能。

总之,语言的社会功能中,信息传递功能是基础,为人际互动服务; 而人际互动功能的发挥,正是语言联系社会的重要体现。所以,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互动功能。

8. 举例说明语义场的各种类型。

【答案】语义场由于各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分出不同的种类,主要有:

(1)类属义场

类属义场的成员同属于一个较大的类,例如,“桌子一一椅子一一板凳”同属家具类,“锅一一碗一一瓢一一盆”同属厨具类,“红一一黄一一蓝一一白一一黑”同属颜色类,“纸一一笔一一墨一一砚”同属文具类。在汉语中类属义场所概括的事物,往往超过所列举的事物的总和。另一方面,汉语中的类属义场的划分并不一定符合科学分类的要求。很多分类都只是根据人们的某种思想、习惯,例如,“家禽一一野禽”、“害虫一一益虫”都是根据它们同人的关系进行的分类。

(2)顺序义场

顺序义场的各成员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排列,例如,“大学一一中学一一小学”“初试一一复试”“初赛一一复赛一一决赛”“助教一一讲师一一副教授一一教授”“头伏一一二伏一一二伏”等都是。

如果义场中包含的成员很多,往往在前面加卜数词表示,例如,小学有“一小一一二小一一二小……”,中学有“一中一一二中一一三中……”。

(3)关系义场

关系义场一般由两个成员组成,二者处于某种关系的两端,互相对立、互相依靠。

例如,“老师一一学生”便是因教育关系形成的语义场。“教育”是这个义场的关系义素。 老师

教育

学生

(4)同义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