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庄周(约公元前369-前286年)①是我国思想文化历史上一个特异的存在。他既是智慧超人,善于思辨的哲学家,又是想象奇宏,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像庄子这样"以思想家而兼文学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的。②庄子的思想对汉民族意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它作为一种历史积淀出现在后世人们生活态度、心理状态、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的等方面。庄子的散文实践为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秦汉以来的一部分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它的影响之下发展。" ③因此,对庄子散文作全面、深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庄子》一书是研究庄周的重要材料。根据《汉书·文艺志》记载,《庄子》有五十二篇,而流传至今的《庄子》仅存三十三篇,记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人们普遍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子的门徒和后学所作。但它们的思想倾向和文章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我们完全可以将《庄子》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