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内容之间的关系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

③民族精神和时一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④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3)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方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2. 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答案】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①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②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③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进民族团结

①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各个民族每一个成员的神圣职贡和光荣义务。

②要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民族事务的法律法规,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坚定“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

③要立足生活实际,坚持从自身做起,在与其他民族同胞接触交往的日常生活中,尊重兄弟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④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3)维护祖国统一

①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②大学生要自觉做维护祖国统一的模范,努力学习掌握党和国家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4)增强国防观念

①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在我国,国防观念鲜明她反映了全国人民对防御外来侵略、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和国家根本利益的自觉关注。

②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卞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5)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①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其中,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②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义务。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国防法、兵役法等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具体的法律义务。

3.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答案】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应做到: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在漫长的物种进化过程中,人从自然界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但无论人如何进化,都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人是有意识、有意志、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并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界生活,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人类本身也在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人对自然的改造也有两面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是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3)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形成的文明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

(4)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所以,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一定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