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有哪些作用?
【答案】价值规律是在商品经济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这是贯穿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有: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再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在任何社会形态中,为了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分配,即资源的配置。正是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供求关系的变动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成为商品生产者决策的依据,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向价格高的因而也是供给小于需求的部门投入,实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
(2)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商品价值量又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例而变化。这样,那些技术水平高、生产管理好,从而劳动生产率高的商品生产者,其单位商品中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就少,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就可以获得较多的利润; 反之,较多的个别价值只能较少地或者不能转化为社会价值,结果,有一部分劳动消耗因得不到补偿而亏本。商品生产者为了多获利润,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的价格。这不仅对技术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刺激作用,而且在客观上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各不相同,他们的竞争能力也存在着差别,在价值规律的分化作用下,他们的发展也会不同。那些生产条件好、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高的商品生产者,就会获利多、发展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且越来越富裕; 反之,则会获利少,甚至亏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越来越贫穷,直至破产。可见,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2. 试分析决定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因素。
【答案】一般地说,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也就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
场经济的条件下,决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与质量、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科学技术水平及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状况、现有技术装备的水平、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资本积累的最大可能性、社会有效需求总量与结构,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等。具体说,主要包括:
(1)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与质量
生产要素投入特别是劳动就业量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作用。如果以一定时期(如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活动总量的综合指标,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的指标,那么,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就是这一时期所有部门的劳动就业量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乘积,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就等于劳动就业量增长率加上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不仅体现在劳动的量上,而且体现在劳动力供给的结构和质量上。劳动力供给是指适龄的劳动人口量,其中包括原先存在的失业人员和山于人口自然增长而新增加的劳动力。劳动力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主要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失业人员存量、劳动力供给结构特别是高素质劳动力供给等因素。高素质劳动力的短缺往往是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简单劳动量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小,劳动力素质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与影响作用日益明显。从一定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劳动力素质的差异。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这对经济增长也具有决定作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就微观而言取决于劳动者的积极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从宏观来看,取决于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地区布局的合理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3)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成正比。在现实中,投资率存在客观的限制:一是积累率的高低,受现实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二是投资率的实物供给限制,即国民收入实物构成中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数量和结构的限制。
(4)科技进步程度及其应用
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归根结底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程度和科技、教育的发展水平。只有实现科技进步并应用于生产过程,只有教育的高度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制造出先进的机器设备和设计出先进的工艺; 只有让劳动者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才能大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
(5)的数量及开发利用程度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为人类利用的自然物和自然力的总称,包括土地、空气、水、矿藏、气候、森林植被、野生动物和自然景观等。一国的自然资源享赋会影响该国经济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6)制度和体制
制度和体制是影响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制度或体制安排不仅决定着财产和收入的分配,而且会改变经济中资源使用效率及其潜力。我国正面临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体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
(7)外开放
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还要受到该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状况的制约。一国经济发展可以突破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的限制,实行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开发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上述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共同对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发挥作用。因此,应当通过实现各个因素的相互协调、彼此配合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3. 什么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其价值周转方式有哪些不同?
【答案】(1)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含义
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在使用价值形态上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可以较长期地在多个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直至其使用价值需要更新为止,它们的价值也就根据其使用价值的逐渐损耗而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次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并随着商品的出售而以货币形式逐渐收回,直至使用价值使用寿命的结束,其价值才全部转移完毕。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购买劳动对象的资本的周转,是采取原有价值一次转移的方式; 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的价值周转则是以新价值的再创造来补偿劳动力价值的耗费,但形式上也是价值的一次性回收和补偿。
(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之处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资本周转方式上存在差异,它们的周转速度也不相同:
①固定资本价值是在多个生产过程中分批转移,并逐渐地分批加以回收; 流动资本价值是在一个生产过程中一次全部转移,并通过产品出售而全部回收。
②两者的物质形态的更新方式也不同,固定资本在其跨越多个生产周期的较长的有效使用期内可不必更新; 流动资本则需在每一生产周期开始前都得到及时更新。
③固定资本的预付量大,且分批转移,因而价值回收较为缓慢,周转期长; 流动资本是一次预付,一次全部回收其价值,因而价值回收期短,周转期短。
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本的比重越大,全部资本的周转越慢; 反之,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全部资本的周转就越快。
4. 简述两大部类划分法和三次产业划分法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1)两大部类划分法和三次产业的具体划分
①按照两大部类的分类,社会生产从产品最终用途出发可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 第二部类是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