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宁夏大学公共管理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内部评价

【答案】内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内部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内部评价可分为由操作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价和由专职评价人员实施的评价。就政策制定者或执行者自己实施的评价而言,这类评价的评价主体对政策的全过程具有全面的了解,掌握了第一手材料,这有利于评价活动的展开; 同时,评价者可以根据评价结论,对公共政策的目标与实现方案迅速地做出调整,使评价活动真正地发挥作用。

2. 公共政策评价

【答案】公共政策评价是指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公共政策评价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科学的政策评价,人们才能判定一项政策是否达到了其预期的目标,并由此决定这项政策应该是延续、调整还是终止。

3. 政策执行

【答案】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因此,可以把政策执行界定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政策执行作为将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在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政策执行的原则有:①执行目标与政策目标统一原则; ②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原则; ③刚性制约与柔性协调互补原则; ④时效性与稳妥性兼顾原则; ⑤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原则; ⑥信息传递与信息反馈并举原则:⑦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

4. 模型

【答案】模型是指主体为了某种特定的认识日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创造或选择一种系统,用于代表被研究的对象。通常把模型分为实物模型与理论模型。公共政策分析所讨论的对象经常既可以是定性相似,也可以是定量相似:既可以是外在的相似,也可以是内在的相似:既可以是结构的相似,也可以是功能的相似。

5. 政策的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

【答案】(1)政策的内部评估是由行政机构内部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它可分为由操作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估和由专职评估人员实施的评估。

(2)外部评估是由行政机构外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它可以是由行政机构委托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专业性的咨询公司,大专院校进行的,也可以是由投资或立法机

构组织的或由报纸、电视、民间团体等其他各种外部评估者自己组织的。

(3)内部评估最大的优点在于评估的主体本身就是公共部门内部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但评估往往会附着一些自利行为,代表着某一部门的局部利益,这使内部评估容易走向片面性并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外部评估优点在于外部评估者更为客观,但是外部评估也存在获取资料困难等问题。可见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各有其利弊,在实践中,应把内、外评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6. 公共政策法律化

【答案】政策法律化,又称政策立法,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法律。政策法律化实际上是一种立法活动,政策法律化的主体有两类:①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 ②享有委托立法权的行政机关。

7. 可行性分析

【答案】可行性分析,是对规范研究中所提出的方案进行考证,论述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否具备了条件与能力。在政策分析中,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方面表现在政治、技术及经济的可行性上。

(1)政治上的可行性。政府的政策,从最终的实际执行结果来看,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反映整个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与此同时,作为指导社会成员行为准则的政策,必须反映和代表那些具有共同经济地位的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在我国,强调政策的实施结果,首先要有利于政治稳定,这是政治可行性考虑的出发点。

(2)经济上的可行性。其基本目的是全面研究政策实施的经济效益。在制定政策与实施政策中,都需要消耗资源,即消耗人力、物力与财力等各种资源。考虑经济效益,既要重视投入项,更要重视产出项。

(3)技术上的可行性。其主要表现在实现目标的科技手段上。政治、经济及技术的可行性分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成功的政策,往往要全面地考虑到各方面的可行性,并选出一个最佳结合点。

8.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

【答案】自下而上途径以组织中的个人(即参与政策过程的所有行动者)作为出发点,政策链条中的较低及最低层次被当作政策执行的基础; 其强调政策或项目的成功与否依赖于参与执行项目的行动者的承诺与技巧。这一途径以韦瑟利和利普斯基的《基层官僚与制度创新》一文为代表。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缺乏一个统一的模式,其中有对照意义的是这样两个分支流派:一是以爱尔莫尔为代表的,在政府组织内部,从“草根”(基层)角度来探索政策执行的效率问题,学术界称之为“基层官员的权力观”; 另一分支以约恩和波特为代表,彻底抛弃了传统官僚科层组织的执行观,从多元行动者的互动角度来研究政策的执行过程,学术界称之为“执行结构研究”。

二、简答题

9. 简要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

【答案】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主要有:

(1)政策问题

某一公共政策能否顺利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对政策问题取得共识。政策问题是从大量社会问题中筛选出来的,如何筛选,谁参与筛选,其结果会大相径庭。作为有选择的社会问题,不同于解决一般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易于形成统一认识,是与否、真与伪,相对地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及其他人们共同遵守的原则与手段处理。社会问题则不然,人们对它们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准确,既取决于经验知识,还取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价值观念等。

(2)政策目标

政策分析的中心仟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或者明确地说,确定目标是分析的前提。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如果没有目标,政策方案是无法确定的,但目标小明确,也同样会使政策出现偏差。界定了政策问题,并不等于确定了目标,因为问题中确认的东西还太抽象,往往抓不住要害。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围绕问题,开始设定的目标往往笼统,有待进一步具体化。其方法有两种:①把总目标分解成更低层次的子日标; ②量化,给日标定出必须实现的数量界限。这样可以使整体日标与局部日标、长远日标与近期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等分析得较为清楚。

(3)政策力案

为实现某泪标,可采用多种手段或措施,它们统称为备选方案。拟定可供选择的各种备选方案,也是政策分析的基础。由于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中发现的,所以需要拟定出一定数量的可行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政策方案的设计过程,是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有些学者认为,这一过程是政策分析最能大显身手之处。无选择的政策方案不行,有了可供选择的方案而不会选择也不行。为保证备选方案的拟定、设计和选择,人们十分重视政策方案的科学预测。预测结果如何,取决于经验、资料与其他信息,以及预测技术等。

(4)政策模型

模型是对研究对象和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它可以将复杂问题变为易于处理的简单模式,不受现实中非本质因素的约束,易于理解、操作、模拟与优化。模型是由变量与关系组成的。变量反映随时间或其他条件变化的数值改变程度。明确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是分析的主要任务。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确定这些部分之间的关系而将其加以组合。模型应该首先在整体水平上建立各种关系,并依据需要逐步补充,直至得到最理想的结果。因此最优化模型是在特定假设和约束条件下可以求出最优选择结果的模型。

(5)政策资源

在政策制定与实际执行中,都会消耗各种资源,尤其在执行中。政府的“作为”,以能提供多少资源为基础,这是政策分析的前提条件。所消耗的资源,一般可以用货币表示其费用。但政策分析中,大量的是非货币支出的费用。如生态影响因素、环境污染因素等,无法用货币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