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 .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 .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 . 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在1929—1937年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 苏联慷慨援助中国。 清流派在晚清政坛上十分活跃,他们品评人物、抨击时政、弹劾权贵,多洁身自好,操守廉洁,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代表。李鸿章评价说:“此辈皆少年新进,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实得失、国家利害,但随便寻个题目,信口开河,畅发一篇议论,藉此以露头角;而国家大事,已为之阻挠不少”。这表明他认为() 清流派是晚清时期先进的政治派别。 清流派的作为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清流派对晚清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 清流派推动了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 对于汉阳铁厂选址,后人褒贬不一。当事人张之洞如是说:“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张之洞对汉阳铁厂选址基于() 有效节约生产成本。 便利于体制内高效监督。 符合现代管理趋势。 临近交通枢纽,便于销售。 据统计,广州对英贸易从1844年的3340万美元下降到1849年为1930万美元,1855年时为650万美元,较1844年时减少了80.5%。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海禁政策的限制。 开放五口通商的影响。 民族工业的抵制。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他们“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实业救国,创办民族工业。 向西方学习,采用机器生产。 寓强于富,创办民用工业。 主张兴民权,倡导君主立宪。 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