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935传播学实务之网络传播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受传者
【答案】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是传播者的作用对象。作用对象一词并小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受传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受传者和传播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角色,在一般传播过程中,这两者能够发生角色的转换或交替。一个人在发出讯息时是传播者,而在接收讯息时则又在扮演受传者的角色。
2. 传播者
【答案】传播者是指传播内容的发送者,是信息传播链条的第一个环节。传播者主要解决“传播什么”和“如何传播”的问题,因此,传播者不仅决定着传播过程的存在与发展,而且决定着信息内容的质量、数量与流向。传播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组织。传播者具有以下八个特征:
①传播者具有政治倾向性;
②传播者控制了大众传播的过程;
③传播者的受教育程度较高;
④传播者大都受过专业训练;
⑤传播者有机会对成千上万的人产生影响;
⑥传播者与受众一般不直接交流;
⑦传播者能获得特殊的双重报酬;
⑧传播者的工作紧张程度较高。
3. 象征性文化(symbolicculture )
【答案】“象征性文化”是指在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中,将文化理解为符号体系尤其是象征性符号体系来把握。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以语言为代表的象征符体系,从而摆脱了自然和生物学意义上的束缚。然而这些象征符体系一旦形成,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作为能动的力量作用于社会。
4. 有限效果论
【答案】有限效果论是20世纪40年代的一种传播效果理论。这一效果理论是对早期“枪弹论”的一种否定,它认为,传播活动是传受互动的过程,受众不是应声而倒的靶了。大众媒介的效果由于媒介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大受影响。媒介不是影响受众的惟一因素。大众媒介透过舆论领袖等许多中介,在其他因素影响下发挥作用,因而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度的。弱效果论
在纠正机械的“枪弹论”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又在某种意义上低估了传播的影响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5. 单向传播
【答案】单向传播是指缺乏反馈或互动机制的传播,即信源发出的信息,经过传播渠道而抵达信宿的单向过程。在单向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传者只是单方面的“给予”和“接受”关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纯粹的单向传播是少见的。一般而言,人类的传播活动都是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但这种双向性和互动性有强弱之分,大众传播由于缺乏反馈的及时性和灵活性,属于一种单项性较强的传播活动。
6. 滚雪球抽样
【答案】滚雪球抽样是一种经典的社会学研究抽样方法,主要用于调查目标未知或特定群体成员难以找到时的社会研究,如总体单位的信息不足或观察性研究。其方法是,先随机选择一些被访者并对其实施访问,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所研究目标总体的调查对象,根据所形成的线索选择此后的调查对象。这一过程会继续下去,形成一种滚雪球的效果。
滚雪球抽样的优点是便于样本量的控制,易于控制抽样成本; 不足是由于采用人际间的提供介绍等方式,样本(被访者)之间可能十分相似,样本可能无法很好地代表整个总体。因此,这一方法通常用于探索性研究。
7. 李普曼
【答案】李普曼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在传播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学者。由于长期从事新闻活动,他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在《舆论》、《自由与新闻》等论著中,李普曼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即“拟态环境”和“刻板印象”。“拟态环境”的概念阐述了现代社会“环境的双重性”和大众传播对现代人行为的影响,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版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李普曼是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的学者之一。
8. 《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答案】《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即《麦克布莱德报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传播研究委员会(又称“麦克布莱德委员会”)对世界信息基础组织结构和传播资源进行了三年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成果。198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于同年的贝尔格莱德大会上通过。该报告倡导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主张通过放松版权法规、促进信息传播技术自由交流、鼓励第月世界国家出版业发展及更多的传播资源共享等措施来改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传播资源不平等的状况。该报告的通过,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二、简答题
9. 简要评述“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
【答案】(1)观点的自由市场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核心观点。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也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是在17, 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其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2)“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②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
③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④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3)自由主义传播理论的真正内涵
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仟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政府的唯一职责就是保护新闻自由。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除司法、立法、行政之外的第四权力。
③任何言论不应该被压制。假如被压制的言论是正确的,不仅显而易见地践踏了被压制者的政治权力,而且压制者自身也被剥夺了以错误换取真理的机会; 假如被压制的言论是错误的,这也意味着大家同样失去了让真理和错误在公开的较量中使真理更加显明的机会。
④对事实的信念。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依据。
(4)“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的评价
它促进了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但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自由主义理论本身也发生了蜕变,成为维护垄断资本利益的理论。资本取代政府控制了报刊。带来的后果是煽情新闻泛滥,垄断扼杀了意见的自由市场,报刊种数下降,办报成本增长,严重威胁到报业的多样化,而报业多样化的动摇意味着自由市场的解体。
这一理论的缺陷在于将新闻自由的主体片面强调为媒介,认为新闻自由主要是传播媒介的活动自由。过分强调自由和权利,而没有意识到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权利是伴随着义务产生的。片面强调媒介对政府的监督权,而没有指出由谁来监督媒介。
10.媒介融合
【答案】(1)媒介融合的含义
“媒介融合”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媒介融合的实质是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取各自所需要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