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电生还原剂的化学发光分析研究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流动注射,鲁米诺

  摘要

本论文分两部分:综述和研究报告。综述部分对电发光分析(ECL)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反映类型、实验装置、特点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和近期发展状况作了评述。研究报告部分是关于电生还原剂与鲁米诺的化学发光反映的研究。 电化学法光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20世纪六十年代初,ECL才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电化学发光才真正应用于分析化学中。20世纪90年代后,电化学发光的仪器装置,电极材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与其他技术结合,更加拓宽了这一方法的应用领域。如光透电极(ITO)的使用及其与光导纤维技术的结合,使光信号的监测更为简便。Band arry电极、微电极的使用,使其更是用于生物活体分析。超声技术应用于电化学发光是电极表面的清洗更为简单。人们发现和研究了多种用于水溶液、性能良好的ECL体系,并且在对多种物质的电化学发光原理进行了更加系统地研究后,积极探索性能优良的发光标记物,并在高效ECL物质的开发取得的一些成效基础上讲起用于免疫分析、核酸杂交分析、DNA分析。ECL标记的DNA和免疫探针成功地用于临床分析,使活体再现分析变为可能。电化学发光分析与多种分析技术,如流动注射、色谱、毛细管电泳等成功地联用使电化学发光分析更为自动化。多种固定化方法为便携式ECL传感器的开发带来了希望,有关他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中;同时电化学发光分析衍生出电生试剂化学发光这一新的方法,成功地讲出生态的不稳定试剂用于测定多种物质。为了满总自动分析的需要,人们开始研究开发微型化智能化的一起。同时ECL还被用于表面分析、动力学、电子转移等方面的研究,20世纪末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向分析化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电化学发光也以其固有的优势,成功地应用于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分析。 本论文研究报告部分是建立了一个电生还原剂化学发光体系,目的是研究电生得不稳定还原剂与鲁米诺的化学发光反应。使用控制电位电解技术,使样品溶液,如钒、钼、钨、铀等在通过一个自制的三电极体系流通式电解池后,在线还原出具有化学发光活性的不稳定还原态,该还原态可与碱性鲁米诺溶液产生强的化学发光,基于此我们建立了测定这些物质的电化学发光法。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如下:钒、钼、钨、铀等在通过电解池后,在线还原出有化学发光活性的不稳定还原态,该还原态可在碱性溶液中还原溶解氧为超氧负离子自由基,超氧负离子自由基与鲁米诺反应产生化学发光。该体系成功地用于水养的测定。其中测定钒的线性范围是5*10-10~1*10-7 g/ml ,相关系数大于0.9970 ,检出限为2*10-10 g/ml 。测定钼的线性范围是2.0*10-7~1*10-5 g/ml钼,相关系数大于0.9990 ,检出限为9*10-8 g/ml 。测定铀的线性范围是1.5*10-8~2.0*10-5 g/ml铀,检出限为7*10-9 g/ml铀,相关系数大于0.9970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 由于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氧化还原电位,因此可以一次控制阴极电位,使多种分析物在经过流通式的电解池后,一次再现产生不同的具有化学发光活性的物质,从而可能做到多种物质的同时测定。该体系具有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