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1哲学专业综合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主要内容。

【答案】(1)简述

《历史与与阶级意识》是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1885~1971)的早期哲学著作,这本书引起争论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端。本书的主要精神是恢复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提出马克思主义就是辩证法,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传统,但他在书中犯了把异化与物化混为一谈的理论失误。

(2)主要内容

在书中,卢卡奇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方法,而后提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是具体的总体的范畴”、“历史的本质在于它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物化”等一系列概念,并使“阶级意识问题”在本书中占据相当主要的地位。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展开:

①正统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是指一种方法,即辩证的方法。而坚持辩证法是唯一能再现和把握现实的途径,即具体的总体性。在卢卡奇看来,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没有了解马克思的出发点是德国古典哲学。在卢卡奇看来,这个辩证法的特征有:

a. 是主客体的辩证法,辩证法的来源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修正主义者主张面对客观事实,是实证主义在方法论上的表现,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远离了社会现实。

b. 辩证法必然强调整体性。实证主义将社会作为一个静止和孤立的范畴来研究,永远不会得出否定现实社会的结论。只有坚持总体和历史的方法,辩证法才能在思维中再现现实。修正主义者主张面对客观事实,是实证主义在方法论上的表现,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远离了社会现实。

c. 辩证法只能为无产阶级所掌握。辩证法作为一个革命的方法,就在于找到一个既是历史主题又是历史客体的阶级,这个阶级能将主客体统一在自身中。

②总体性

总体性概念是卢卡奇独立提出来的。黑格尔反对独立片面地理解概念,必须在发展中运动中把握实体。黑格尔反对抽象概念,主张具体概念。卢卡奇则提出了抽象的总体性,把每个概念放到概念进程中去考察,卢卡奇要求把每个概念放到历史的进程中去考察。卢卡奇认为庸俗唯物主义的表现方式和实证主义崇拜事实,认为事实是不可怀疑的。现代科学对待物和物的集合的力式来对待人。在资本主义阶段,反映在生产对象中的个性消失了,批量生产中我的活动和自我没有关联。

③阶级意识

历史就是阶级意识或阶级意识的历史。阶级意识是理性的反应,是一种受阶级制约的对人们自己的社会的、历史的经济地位的无意识。作为总体的阶级在历史上的重要行动归根结底就是由这一意识,而不是由个别人的思想所决定的,而且只有把握这种意识才能加以辨认。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不能意识到所有社会关系的经济基础。因为等级意识掩盖了阶级意识。随着资本主义社会或纯粹的经济划分的社会的建立,阶级意识也就进入了一个可能被意识到的时期。只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纯粹的阶级。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在自己发展的顶峰会陷入自身的不可解决的矛盾。而革命的命运要取决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否成熟。之所以是无产阶级,是因为无产阶级的自身特征所决定的,无产阶级不解放全世界就不能解放自己,就具备了推动历史发展的阶级意识,而这种阶级意识是无产阶级在斗争中获得的,无产阶级也经历了一个由自在到自为的过程。

④物化

在卢卡奇,物化和异化是不区分的。他从分析商品开始。形式向整个社会的真正统治形式的这种发展只有在现代资本主义中才出现。就商品是人与人的关系的物的表现形式而言,是人的物化。劳动产品成了商品。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在客观方面是产生出一个由现成的物以及物与物之间关系构的原则。

随着合理化和物化的普及,这种自我客体化,即人的功能变为商品这一事实,最确切地揭与商品具同质性。随着这种合理化或专门化而来的,则是整体图景的消失。

2. 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以暴力为基本形式的社会革命还会发生吗?

【答案】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这是由国家的本质决定的。国家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反动统治阶级是不会自动让出政权、放弃自己的统治的。当被统治阶级进行反抗的时候,反动统治阶级总是用暴力加以镇压。这就迫使被统治阶级不得不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实现社会革命的任务。

但是,我们说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并不意味着否认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如果能够用和平的手段过渡到新社会,那对人民是有利的。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如果确实存在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应尽力实现革命的和平发展。

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但社会矛盾依然存在,也潜伏着暴力革命的可能和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育旨。

但是,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自己的工作方针完全建立在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上,应该同时准备“两手”:革命的和平发展和非和平发展,以革命暴力为后盾,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一且资产阶级用反革命暴力镇压革命时,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就毫不犹豫地使用革命暴力,去夺取革命的胜利。

3.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的政治立场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决定的。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劳动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的这个观点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无产阶级不仅是社会中最受压迫的阶级,而且是具有彻底革命性的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创建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3)总述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4. 简述“旧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佘化了的人类”这句话的内涵。

【答案】这句话出自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马克思指明了自己的哲学即新唯物主义同旧哲学即旧唯物主义在理论立足点和根本目的上的对立。

(1)旧唯物主义的立足点和根本目的

①立足点

旧唯物主义忽视人的实践性,因而不了解人的社会性及其历史发展,它的立脚点是脱离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个人。旧唯物主义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他们把作为私人利益关系总和的社会,看成纯粹私人根据个人动机不受约束地去追求私利的领域。

②根本目的

旧哲学家们不懂得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因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目的只是“认识世界”,而马克思认为重点在于“改造世界”。

(2)新唯物主义立足点和根本目的

①立足点

新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人们的实践活动以及由此而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是它与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分界线。因此,马克思将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②根本目的

新唯物主义者则认为根本问题在于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去“改变世界”,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实践并不是世界的本原。主体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优先存在”为前提,因为人在实践活动中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 人们实践活动对外部世界的影响程度还受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