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危害性最大的并发症是() 皮肤感染。 中耳炎。 骨关节炎。 颈部淋巴结炎。 风湿热。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分组的依据是() 溶血的轻重程度。 细胞壁上所含的多糖类C抗原。 细胞壁外层中所含的M蛋白抗原。 链球菌的形态特征。 链球菌的致病性。
有关猩红热的病原及流行病学,正确的是() 病原为草绿色链球菌。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主要经飞沫传播。 人一生只患1次猩红热。 1~3岁为发病高峰。
恢复期伴有脱屑及色素沉着的出疹性疾病是() 麻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肠道病毒感染。 风疹。
风疹与麻疹的主要鉴别点是() 皮疹全身性分布。 发热第1~2天开始出皮疹。 皮疹为充血性斑丘疹。 无呼吸道症状。 WBC数减少。
发热3~4天后出疹的疾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