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中心869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控制有哪些类型? 不同类型的控制有何特点?

【答案】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控制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 值的方法分类可以分为:

①程序控制。程序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是时间t 的函数。即:Z=f(t )。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管理工作都属于程序控制性质。

②跟踪控制。跟踪拎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若先行量为W ,则:Z=f(W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税金的交纳,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资金、材料的供应等都属于跟踪控制性质。

③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 值是过去时刻己达状态玫的函数。也就是说,Z 值是通过学习过去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即:Z=f(K )。自适应是相对的,有一定限度的。

④最佳控制。最佳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 ,传递因子S 和K 及各种附加参数C ,即:Z=maxf(X , S.K , C )或Z=minf(X , S , K , C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普遍应用了最佳控制原理进行决策与管理。

(2)根据时机、对象和目的分类可以分为:

①前馈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拧制。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发生后再补救。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

②同期控制: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对下属的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其作用有两个: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 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③反馈控制: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己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成果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

2. 管理者应当如何进行冲突管理?

【答案】冲突管理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者要设法消除冲突产生的负面效应。这是因为,这些冲突阻碍了组织实现目标,属于功能失调的冲突,它们对组织具有破坏性作用。二是要求管理者激发冲突,利用和扩大冲突对组织产生的正面效应,因为这些冲突支持组织的目标,属于建设性的、功能正常的冲突。优秀的管理者一般按下列方式管理冲突:

(1)谨慎地选择想处理的冲突。管理者可能面临许多冲突,其中,有些冲突非常琐碎。不值得花很多时间去处理; 有些冲突虽然很重要,但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不宜插手。有些冲突难度很

大,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未必有好的回报,不要轻易介入。管理者应当选择那些员工关心、影响面大、对推进工作、打开局面、增强凝聚力、建设组织文化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件,亲自抓,一抓到底。对冲突事必躬亲的管理者并不是真正的优秀管理者。

(2)仔细研究冲突双方的代表人物。是哪些人卷入了冲突? 冲突双方的观点是什么? 差异在哪里? 双方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 代表人物的人格特点、价值观、经历和资源因素如何?

(3)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源。不仅了解公开的表层的冲突原因,还要深入了解深层的、没有说出来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原因交叉作用的结果,如果是这样,还要进一步分析各种原因作用的强度。

(4)妥善的选择处理办法。通常的处理办法有五种:回避、迁就、强制、妥协、合作。当冲突无关紧要时,或当冲突双方情绪极为激动,需要时间恢复平静时,可采用回避策略; 当维持和谐关系十分重要时,可采用迁就策略; 当必须对重大事件或紧急事件进行迅速处理时,可采用强制策略,用行政命令方式牺牲某一方的利益处理后,再慢慢做安抚工作; 当冲突双力势均力敌、争执不下需要采取权宜之计时,只好双方都做出一些让步,实现妥协; 当事件十分重大,双方不可能妥协时,经过开诚布公的谈判,走向对双方均有利的合作、或双赢的解决方式。

3. 简述马萨诸塞车祸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对管理的重要意义。

【答案】1841年的一天,在马萨诸塞至纽约的铁路上发生了令美国震惊的火车相撞事件,造成20多人死亡,举国哗然,美国媒体对火车公司的管理层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了平息这次事故引起的民愤,火车公司不得不进行了管理改革,老板交出了管理权只拿自己的红利,公司开始聘请有才能的管理人员管理公司,火车公司从此开始了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企业中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这种分离对管理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成为一种职业;

(2)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4. 简述绩效评估的过程; 简述绩效评估的五个步骤。

【答案】绩效评估的步骤包括:

(1)确定特定的绩效评估目标

在考评员工时,首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并确定特定的绩效评估目标,然后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设计和选择合理的考评制度。

(2)确定考评责任者

人事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凋和执行考评方案。要使考评方案取得成效,还必须让那些受过专门评估培训的直线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到方案实施中来。

(3)评价业绩

通过绩效评价系统根据特定的评估目标内容,对员工进行正确的考评。考评应当客观、公正,杜绝平均主义和个人偏见。在综合备考评表得分的基础上,得出考评结论,并对考评结论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4)公布考评结果,交流考评意见。考评人应及时将考评结果通知被考评者。及时通报考评结论,可以使本人知道组织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其所做贡献的承认程度,认识到组织的期望目标和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确定今后需要改进的方向。如果认为考评有不公正或不全面之处,也可进行充分申辩或补充,这有利于被考评者本人的事业发展,也有利于组织对其工作要求的重新建立。

(5)根据考评结论,将绩效评估的结论备案

根据最终的考评结论,可以使组织识别那些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员工,并根据员工成长的特点,确定其发展方向。同时还需要将绩效评估的结果进行备案,为员工今后的培训和人事调整提供充分的依据。

5. 个人特征是如何影响管理者的道德行为的?

【答案】有两个个性变量影响着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自我强度和拧制中心。具体内容如下:

(1)自我强度用来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一个人的自我强度越高,克制冲动并遵守其信念的可能性越大。这就是说,自我强度高的人更加可能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我们可以推断,对于自我强度高的管理者,其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会更加一致。

(2)控制中心用来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认为他们控制着自己的命运,而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则认为他们生命中发生什么事是由运气或机会决定的。从道德角度看,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不大可能对其行为后果负责,更可能依赖外部力量。相反,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则更可能对后果负责并依赖自己内在的是非标准来指导行为。与具

有外在控制中心的管理者相比,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管理者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可能更加一致。

6. 作为一个过程,信息的加工一般由哪些步骤组成?

【答案】信息的加工一般由以下步骤组成:

(1)鉴别。鉴别是指确认信息可靠性的活动。可靠性的鉴别标准有:信息本身是否真

实; 信息内容是否正确; 信息的表述是否准确; 数据是否正确无误; 有无遗漏、失真、冗余等情况。鉴别的方法主要有:查证法,比较法,佐证法,逻辑法。

(2)筛选。筛选是指在鉴别的基础上,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取舍的活动。筛选旨在解决信息的适用性问题,依据的是管理者的主观判断。鉴别中被确认可靠的信息,未必都被保留。筛选的依据是信息的适用性、精约性与先进性。筛选通常分四步进行:真实性筛选,适用性筛选,精约性筛选,先进性筛选。

(3)排序。排序是指对筛选后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按照管理者所偏好的某一特征对信息进行等级、层次的划分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