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旅游系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强调教师文化建设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 )
A. 知识取向模式
B. 实践取向模式
C. 生态取向模式
D. 自我更新取向模式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特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知识取向模式关注教师个体知识的增进与技能的提高; 实践取向模式着眼于教师个体教学实践行为的改进,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促进其专业成长:生态取向模式强调教师群体的相互学习与改进,致力于构建合作的教师与教学文化; 自我更新取向强调教师自身真正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
2. 19世纪30年代,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兴办( )
A. 公立小学
B. 公立中学
C. 公立职业学校
D. 州立大学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熟悉程度。这道题的关键点在时间,19世纪30年代,在这个时间,是贺拉斯曼和巴德纳等人倡导开展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时间,他们主张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小学,实行强迫入学和免费教育; 公立中学是在南北战争后(1861-1865)被决定在各地设立的,特别是在1874年卡拉马祖案后,公立中学迅速发展。所以,这道题选A ,而不选B 。公立学校运动主要就是讲公立小学和公立中学。而州立大学是高等教育里面的一个变化,不符合题意。
3. 夸美纽斯依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将母育学校比喻为(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理解掌握程度。夸美纽斯提出来学校应该分为: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大学。适应自然的教育就是从春天开始,就是儿童时期去读的母育学校。
4. 学科课程分科过细,偏重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距离较远,不能照顾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立足十克服这些缺陷的课程是( )。
A. 综合课程
B. 核心课程
C. 选修课程
D. 活动课程
【答案】D
【解析】学科课程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内容、组成学科,以学科的逻辑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分科进行教学的课程。其优点是比较强调每一学科的逻辑组织,缺点在于较少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照顾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动课程有时也叫“经验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课程。这种课程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让学生脱离开书本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
5. 蔡元培在改革北大时,提出了什么办学原则? ( )
A. 尚自然、展个性
B. 五育并举
C. 教育独立
D.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答案】D
6. 李老师将儿童阅读能力划分为优、中、差三个等级进行测量调查。这种测量属于( )
A. 定名测量
B. 定序测量
C. 定距测量
D. 比率测量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类型测量调查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定名测量是最简单的测量水平,数字仅表示事物,而无任何数量大小的含义,学生的学号、机动车的车牌号等属于定名测量; 定序测量中的数据己有数量大小的含义,数字代表等级或顺序位置,如体育能力等级、比赛
中的名次等:定距测量中,数字不但可以按大小排序,而且一定数量的差异在整个量表的所有部分都是相等的; 比率测量是最高水平的量表,它既有绝对零点,又有相等单位。对不同类型测量的考查在好几年的题中都出现过,都是最基本的考查不算难,只要理解定义,选对不是难事。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7. “重振儒术”是哪朝的文教政策? ( )
A. 汉朝
B. 魏晋
C. 唐代
D. 元朝
【答案】C
8. 诸子百家中,被称之为“显学”的是( )。
A. 墨家
B. 道家
C. 农家
D. 法家
【答案】A
9. 在王安石创立的“三舍法中”,生员初入学时进入( )
A. 外舍
B. 内舍
C. 上舍
D. 中舍
【答案】A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
A. 改革正规教育
B. 发展成人教育
C. 实施终身教育
D. 推行回归教育
【答案】C
【解析】《学会生存》自始至终贯穿一条主线:教育应该扩展到人的整个一生。在当今社会里谁也不能再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或终身教育去建立一个不断演变的知识体系,即“学会生存”。《学会生存》还明确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并把终身教育作为学习化社会的基石。因此,答案选C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