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16语言学理论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音的自然属性
【答案】语音的自然属性是指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空气粒子的振动。包括:
①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具有生理属性;
②语音也是一种声音,发出后在介质中传播,具有物理属性;
③语音能为人感知、理解,具有心理属性。
2. 聚合规则
【答案】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规则。具有相同语法特征的单位总是聚合成类,供组合选择。语法的聚合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是词类、词形变化和语法范畴; 语言里的词按语法作用的不同而分成名词、动词等等的词类,在有屈折变化的语言里,名词、动词又有格、体等词形变化。
3. 反义关系
【答案】反义关系是指意义相反的一对词之间的关系。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称为反义词。它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反义词在修辞上有对比作用,可利用来揭露矛盾,突出对立面。
反义关系有互补反义关系和和极性反义关系两种类型。例如,“正”和“反”、“男”和“女”、“生”和“死”,都是互补反义关系,其中不允许插入第三种状态; 而“白”和“黑”、“大”和“小”、“朋友”和“敌人”等都是极性反义关系,其中都还允许第三种情况存在。
4. 世界语
【答案】世界语是指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l887年创造的以世界通用为目的的语言,这种语言的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一部分取自日耳曼族语言和希腊语。语法规则十六条,美语例外。采用拉丁字母书写,一字母一音,多音节词的重音一律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词根可以自由地复合成词; 派生词的构成可利用一套丰富的前后缀,方便灵活。世界语模拟自然语言,没有枯燥乏味矫揉造作的味道,简单易学。但是,世界语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它不能代表自然语言作为人们的母语或第一语言。
二、判断题
5. 语言每时每刻都处在变化之中,是异质有序的系统。
【答案】正确
【解析】语言是动态开放的符号系统,每时每刻都处在变化之中。它是异质有序的,即因言语交际造成内部不一致的语言系统,其内在结构和演变仍有规律。
6. 送气音发音时声带都不参与活动。
【答案】错误
【解析】普通话中舌尖后浊擦音r 发音时送气,但是声带颤动。
7. 人类语言具有双重性,也就是具有语音和意义两种系统。
【答案】错误
【解析】人类语言的双重性是指语言既具有任意性,又具有理据性。
8. 动词加动词可以构成述宾短语。
【答案】正确
【解析】述宾短语是由有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起支配作用的部分是述语,表示动作、行为,后面被动作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动词加动词只要是表示这样的关系,也是述宾短语,例如“接受批评”,“接受”是动词,“批评”也是动词,“批评”又是“接受”的对象,因此是述宾短语。
三、分析题
9. 用语义分析法辨析下列句子的语义关系或异同(可以用语义关系、语义指向或语义特征等任一方法辨析)。
(1)喝饮料一一喝大杯
(2)他圆圆地画了一个圈儿一一他满意地笑了笑一一他常常出差
(3)我学会了游泳一一他打碎了杯子一一她做完了饭
(4)身上盖着毯子一一屋外下着雪
(5)我同意去一一我应该去一一我强迫去
【答案】根据语义分析法对上述例句的分析如下:
(1)“喝饮料”是“谓语+受事宾语”; “喝大杯”是“谓语+方式(中性)宾语”。
(2)“圆圆”语义指向“圈儿”; “满意”语义指向“他”; “常常”语义指向“出差”。 (3)“学会”中的“会”语义指向“我”; “打碎,,中的“碎”语义指向“杯子”; “做完”中的“完”语义指向“饭”。
(4)“身上盖着毯子”可以变为“毯子盖在身上”,“屋外下着雪”不能变为“雪下在屋外”,原因是动词“盖”具有“延续性”的语义特征,而“下”具有“结束性”的语义特征。
(5)“同意”和“强迫”后面都有空语类,所以有歧义,既可以是“我同意或强迫自己去”,
也可以是“我同意或强迫别人去”:而“我应该去”只能表示“我应该自己去”。
10.下面是三个词的释义。请据此分析:
信:①言语真实; ②对人真诚; ③相信; ④的确、确实:⑤凭证; ⑥信使; ⑦音讯; ⑧书信。
要:①腰; ②中间; ③拦截; ④要挟; ⑤求得; ⑥需要。
节:①竹子的节; ②用于树木,为木节; ③用于动物,为关节; ④用于时日,为节气; ⑤用于音乐,为节奏; ⑥用于道德,为节操; ⑦用于社会,为法度; ⑧用于动作,为节约。
(1)这三个词的词义(语素义)的引中方式;
(2)它们的引申方式可以归纳为几种类型?
【答案】(1)①“信”的词义是通过所反映现实现象之间的联系进行引申的。将本义“言语真实”概括范围扩大,引申出“对人真诚”“相信”等词义; 凭证具有真实可信的属性,因而“信”的词义又引申为“凭证”; “信使、音讯夕,与“凭证”有一定内在联系,书信是记录凭证、音讯的载体,因此“信”的词义又引申出“书信”
②“要”的词义是通过所反映现实现象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进行引申的。“要”的本义是指腰部,由于词义的引申、发展,它的常用义已经不再指腰部了,产生了分化字“腰”来记录它的本义; 腰是人和其他动物躯体的中间的部位,具有“中间”的特点,因此“要”引申出“中间”的词义; “拦截”这一动作含有“从中部截断”的意思,与“要”具有“中间”的相似性; “要挟”的引申方式。
③“节”的词义是通过现实现象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进行引申的。“节”的本义是竹节,由于竹节的特点,引申为木节,又引申为指动物的骨节、关节,也指音乐的节奏、节拍,还指岁时的季节、节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进一步用于抽象的事物,一是指法度,二是指节操。又竹节如缠束之状,故引申为动词“束缚”。由此,又引申为节制,节省、节俭。
(2)引申的类型可以归纳为隐喻和转喻两种类型
①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
②转喻的基础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11.阅读墨西哥托乔拉巴尔语的语料回答,[t]和[th ]是不同的音位还是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并借此谈谈你对音位划分和归并的看法。
h 【答案】根据题目中所给材料,[t]和[t]有可能是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
对于同一种语言来说,对立原则、互补原则、音感差异和经济原则是归纳音位的四个重要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