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814专业综合考试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家庭系统理论

【答案】家庭系统由几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家庭系统构成要素可以从两种角度解释:

(1)家庭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即夫妻系统、亲子(父母与子女)系统、手足(兄弟姐妹)系统。

(2)由个人组成,即大人与孩子、男人与女人等。

2. 民政工作

【答案】在20世纪80年代初召开的第八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当时的民政部部长崔乃夫曾将民政工作概括为“三个一部分”—政权建设的一部分,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它仍是目前中国民政工作的基本格局。民政部门则是政府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工作实务的行政管理部门。中国社会福利服务的四个支撑点:一是政府; 二是企业; 三是社区,尤其是基层社区; 四是社团,特别是非政府的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和慈善机构。在上述四个支撑点中,有三个在民政工作的职责范围之内。

3. 差序格局

【答案】在分析传统社会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结构时,费孝通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中的分子一般,大家都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4. 自我心理学

【答案】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心理发展经过了八个阶段。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存在“危机”,危机的解决标志着人生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折。顺利地渡过危机是一种积极的解决,反之是一种消极的解决。积极的解决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 消极的解决则会削弱自我力量,阻碍个人适应环境。并且,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扩大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消极解决则相反,会缩小后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5. 小组中心模式

【答案】小组中心模式由卓波提出。它认为在朋辈小组、志愿者小组中采用小组中心的模式,

可以使小组成员在积极投入有共同利益与相互认同的小组经历中提高他们的社会角色责任,增进自我满足,从而促进社会功能。

6. 儿童观

【答案】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儿童观,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对儿童群体的基本认识,即如何认识儿童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儿童的社会本质以及儿童的社会作用等问题:

(2)对儿童个体的认识,即怎样看待每一个儿童的本质,如何认识儿童的主动性和多样性等。

7. 增能理论

【答案】增能理论则站在人的发展的立场上,认为通过一定的方法残疾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他失去的机体的、社会的功能,并有助于他们进入一般的、正常的社会生活。增能小但在于增强其原本丧失的机体功能,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甚至可以减轻他们对社会的“拖累”。增能理论是以人的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关注于人的基本价值的实现。

8. 矫正社会工作

【答案】矫正社会工作,也称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保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包括以下四方面的涵义:

(1)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2)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一罪犯或违法人士提供的福利服务;

(3)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

(4)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医务社会工作? 其内涵外延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1)医务社会工作概念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基本领域之一。1905年医务社会工作正式诞生以来,医务社会工作己有百年历史。一般来说,人们通常从社会工作专业和健康照顾服务体系之间关系的角度界定医务社会工作。将社会工作专业和健康照顾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实际创造了跨越和整合两个专业的新领域。在这种意义上说,医务社会工作泛指医药卫生和健康照顾服务领域中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2)医务社会工作内涵外延的变化

医务社会工作概念内涵外延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人们对疾病、健康概念理解的深化,生理疾病(身体健康)、心理疾病(心理健康)和社会病理学(健康社会)决定着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

①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它由最初的医院社会工作,经过医务社会工作,转变为健康社会工作; 由最初的医院环境和家庭状况,经过医疗处境转变为广泛的健康处境。

②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的系统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色彩越来越浓厚。它由单纯关注疾病治疗转变为综合关注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由单纯医务社会个案工作发展为医务社会工作、精神疾病社会工作、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和康复社会工作等。

③医务社会工作概念越来越多地反映为医院之外、非医疗性和综合性的社会工作干预措施,越来越多地说明健康与福利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内在逻辑联系,福利成为医务社会工作的灵魂。

10.为什么医务社会工作要向健康照顾取向社会工作转变?

【答案】医务社会工作向健康照顾取向社会工作转变的原因是:

(1)健康照顾概念是理解健康照顾体系的基础,健康照顾既将健康议题置于特定社会处境中,又构成健康照顾的社会处境和服务体系。

(2)健康照顾的前身是医疗照顾。医疗照顾的基本涵义是有关医疗的服务活动,主要局限于临床医疗活动。

(3)医疗照顾概念主要反映狭义的、单维度的生物医学模式,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医疗文化。

(4)健康照顾概念反映的是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健康概念的转变。健康照顾将视野扩展到医护人员以外,由医院扩展到医院以外,由医疗机构临床治疗扩展到非临床治疗活动,由狭义健康扩展到广义健康,由单纯疾病诊断治疗扩大到医药疾病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由单纯医疗活动扩大到医药社会文化,由消极被动的疾病治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疾病预防、投资健康,反映了生活方式医学化的趋势。

11.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评估。

【答案】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评估主要包括:

(1)对课程设置检验的途径

课程设置是否是有效的和成功的,有两个途径进行检验:

①实践的途径,即对其所培养的学生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估;

②就课程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估。

(2)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评估一般有以下几种评估方法:

①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过程所应达到的要求的具体规定。在完成了一个具体的教学周期后,对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估就可以确定课程的教学效果,发现课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②成本与效益的实现

办教育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每一份投入都应有相应的收益。具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