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管理系中西音乐史与中国传统音乐考研题库

  摘要

一、选择题

1. 我国最早一篇系统阐述近代音乐教育问题的论文是( )。

A 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

B.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

C. 匪石《中国音乐改良说》

D. 曾志忞《音乐教育论》

【答案】D

【解析】曾志忞在1905年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他有关发展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论文《音乐教育论》。在这篇论文中除了全面阐述为提高学校音乐教育所需的各种音乐的基本知识外,着重阐述了他对我国普及教育的基本主张。他鲜明地提出要敢于“输入文明”,但又要善于运用这些“输入”的文明来创造自己的音乐文化。为此,他提出要“培养本国教师”,“雇用外国教师”,“编写音乐教科书”,“仿造泰西风琴、洋琴”,以及在“公共地方设奏乐堂”和“选派留日音乐学子”等一系列建议。

2. 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八乐章《怒吼吧! 黄河》是( )。

A. 女声合唱

B. 混声四部合唱

C. 男声合唱

D. 童声+男声合唱

【答案】B

【解析】黄河大合唱全曲由:《序曲》(管弦乐)、《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 黄河》(混声合唱)八个乐章组成。

3. 我国近代第一个音乐社团音乐讲习会是由( )发起组织的。

A. 曾志忞

B. 李叔同

C. 沈心工

D. 高寿田

【答案】C

【解析】沈心工组织中国留学生成立了我国近代第一个音乐社团“音乐讲习会”。沈心工是学

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音乐教育家。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所编歌曲题材广泛、内容浅显易懂,且成为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的音乐教育家。其代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校唱歌集》等; 此外,沈心工还创设唱歌课,并且多处教授、推广。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4. 下列哪首儿童歌曲是由黄自创作的( )。

A. 《卖报歌》

B. 《西风的话》

C. 《只怕不抵抗》

D. 《歌唱二小放牛郎》

【答案】B

【解析】黄自创作了《西风的话》、《挖泥沙》、《春风》、《三样早》等三十多首儿童歌曲。A 项,《卖报歌》是聂耳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C 项,《只怕不抵抗》是冼星海所作的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D 项,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5. ( )不是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

A. 《空山鸟语》

B. 《二泉映月》

C. 《病中吟》

D. 《光明行》

【答案】B

【解析】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6. “救亡派”新音乐理论的重要开拓者( )曾发表了《中国新音乐的展望》、《论国防音乐》等文,对新音乐运动进行了理论阐述。

A. 麦新

B. 聂耳

C. 吕骥

D. 冼星海

【答案】C

【解析】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时期,吕骥发表了《新音乐的展望》、《伟大而贫弱的歌声》、《论国防音乐》、《音乐的国防动员》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阐述了群众歌曲的社会意义以及对全国音乐运动的影响。他提倡“新现实主义”,反对“伤感主义”、“自然主义”,要求创作上既要有

民族形式,又要有抗日救亡的思想内容。

7. 王光祈曾获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 )。

A. 《论中国古典歌剧》

B. 《中国古代乐器考》

C. 《中国音乐史》

D. 《东方民族之音乐》

【答案】A

【解析】王光祈1927年入柏林大学专攻音乐学,1934年以《论中国古典歌剧》一文获波恩大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最早在欧洲为祖国争得荣誉的音乐学家。他的研究,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

8. “流亡只部曲”中的第一首是( )。

A. 《丈夫去当兵》

B. 《松花江上》

C. 《离家》

D. 《上前线》

【答案】B

【解析】《流亡三部曲》是在抗战时期万众传唱、脍炙人口的一组爱国歌曲,对激励民众走向抗日战场发挥了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流亡三部曲》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松花江上》,创作者张寒晖; 第二部《流亡曲》、第三部《复仇曲》,创作者均为刘雪庵。

9. 《共产儿童团歌》是根据苏联少先队歌曲( )的部分曲调填词而成。

A. 《梦见家乡和母亲》

B. 《离别爱人》

C. 《在簧火旁》

D. 《家,可爱的家》

【答案】C

【解析】《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是共产主义儿童团歌,曲调源于前苏联少年先锋队队歌《在簧火旁》。旋律抑扬顿挫,咏唱回环往复。全曲六个乐句,每三个一组,在结构上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两个部分的旋律各节对应,音调由弱到强,反复咏唱,形成了照应,烘托了情感,使全曲始终洋溢着革命的热情、进取精神和青春活力,具有豪迈坚定、朝气蓬勃的气质蕴含。

10.《中国音乐史纲》是由( )撰写的。

A. 王光祈

B. 杨荫浏

C. 昌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