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619新闻传播学基础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当前世界新闻学的几个主导性理论。
【答案】当前世界新闻学主要由四种主导性理论,包括: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①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它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 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②主要观点:
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关键性问题。主张报刊独立自主,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的惟一职责是保护新闻自由。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监督政府,最主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地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③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崇尚并提倡客观性报道,但支配西方报刊的却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该理论面临的危机所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性的矛盾,在新闻事业中表现为报刊的拥有者与读者利益、社会利益不可调和的矛盾。
(2)社会责任论
①社会责任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被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社会责任论的基础仍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只不过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作了某些修正、修补。
②倡导社会责任论的是由一批学者组成的报刊自由委员会。该委员会在其总结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刊》中要求报刊对全社会负责,对报刊提出了五项具体要求,即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这个要求包含着三项内容:a. 新闻必须真实、全面; b. 新闻报道必须理智,减少那种耸人听闻的煽情新闻、那些诲淫诲盗的细节描写; c. 新闻要做出合乎真实的解释,即把每一项重大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各种事物的联系中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后果。
(3)发展新闻学
①这一理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混合体,由西方和发展中国家的一批学者共同探讨得出。发展
新闻学主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盛行,虽然在表述和应用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其核心内容基本一致,即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
②从核心内容出发,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 都十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能。守望,指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社会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形态。整合,指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即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的技术。
(4)党报理论
该理论最早起源于前苏联,后来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党报理论的核心是: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2. 市场经济时代新闻的指导性有哪些变化?
【答案】(1)不同历史时期,新闻指导性有不同的操作要求
我们党八十多年的历史,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计划经济年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年代。不同历史时期对新闻指导性提出了不同要求:
①革命战争年代的新闻指导性的基本特点是:报纸指导一切,重点是指导下作。
②计划经济要求高度的统一,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由此决定的新闻指导性基本特点是多侧面的印证—印证党和政府各种举措、方针的合理性。
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群体的多元,决策主体的多元化,由此决定的新闻指导性的特点是:阐释信息的意义。
(2)市场经济年代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要求
①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新闻指导性除了继续发挥鼓舞、示范、论证等作用外,重点要在“解释,,上下工夫。
②解读的关键是“勾连”。“关系决定需要”,这是新闻学的一条基本原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是出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和受众没有关系的信息,受众决不会感兴趣。问题在于,许多新闻关系到了受众的利益,但受众认识不到、感受不到,因此不感兴趣。这就需要解读,让受众明白并关注它。
③“勾连,,就是找出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从时间上看,解读就是用昨天的事情解释今天事件发生的原因,预见明天的走向; 从区域上看,解读就是阐明国外发生的事情对中国的影响,全国发生的事件对本地的影响; 从层面上看,解读就是解释宏观层面的变化(比如中央新政策出台)对微观层面的影响(本行业、本单位、本人)。
在全球化时代,“天涯若比邻”,蝴蝶效应处处显现。一般受众认识不到,媒体就有责仟去解读,让受众认识到,可以说:信息是银,解读是金。国际上很多媒体为应对互联网上海量即时信息
的挑战,扭转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减少的颓势,已将报道重点转移到信息解读和提供意见上来。
3. 改革开放后,我国受众群体和群体信息需求的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中国当代的社会改革是围绕着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同步展开的,即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从旧有的、封闭落后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在此总体变迁的框架之下,引发了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构成和群体信息需求变化,主要有: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得尤为强烈
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封闭、稳定,受众与外界联系少,外界变动对其切身利益影响也不大,这使得整个受众群体信息需求不旺。但随着向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过渡,整个社会处于较剧烈的变动期,每天都可能涌现出新的事物、新的现象。同时,开放社会中受众与外界的联络和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社会变革的深入和社会交往的增加,使外界环境变化与受众自身利益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就带动、引发了受众强烈的信息需求,使之急欲求新、求变,从而及时、准确了解外界最新变动。今天的中国受众,求知欲更强,敏感度更高,眼界更开阔,这给新闻媒介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
计划经济体制,一切都由国家包办,政府握有唯一的决策权,是唯一的决策者,企业、公众当然也就缺乏旺盛的决策信息要求。但随着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决策权相应分散,政府、企业、家族成了相对独立的决策主体,拥有各自的决策权,也就产生了对相应的决策参考信息的需求。决策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决策重要性增加,相应地,受众对于对决策富有参考价值的硬新闻和解释性、指导性信息的需求转旺。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与分化
当代中国变革反映到社会结构上就是从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化,一力一面,在旧的社会群体内部裂变产生新的阶层,如在传统的农民群体里,已分化出农业人口、农民工人、农民企业家等多个阶层; 另一方面,在传统社会群体外部,随着改革深入,又产生出许多新兴的阶层,如私营企业主、民营企业家、外资企业雇员等,整个社会群体出现了多元和分化的趋向。这也带动了受众兴趣和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不同群体间,共同兴趣点减少,兴趣和信息要求分化,同时在各自不同的方向上,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要求,表现出不同的但却是强烈的信息欲求。
总之,受众是新闻传播的积极参与者,受众又是流动和富于变化的,媒介必须及时追踪、了解它们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向,才能不断适应、满足受众需求; 也只有赢得受众,媒介才能占有市场。
4. 在人众传播中受众享有哪些权利?
相关试题:受众在信息传播活动中有哪些权利? 「西安交大2005年研]
【答案】受众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在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在法律意义上,受众又是公民,享有作为公民在法定范围内应当享有的一切权利。受众在信息传播活动中拥有以下几种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