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74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之传播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刻板印象
【答案】刻板印象是李普曼在他的代表作《舆论》中提出的概念,又称刻板成见,这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这种观念或印象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版印象可以为人们判断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板印象,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的通行的刻板印象,因此,它也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
2. 传播学
【答案】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的研究任务是通过对社会信息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的发展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诸多学科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3. 口语传播
【答案】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现。即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这一漫长时期。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晃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总之,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4. 能指(signifier )/所指(eignified}
【答案】“能指”和“所指”是索绪尔语言学中的术语。“能指”是指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是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索绪尔认为,任何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比如英语的“tree ”这个单词,它的发音就是它的“能指”,而“树”的概念就是“所指”。“能指”和“所指”是不可分割的,但是,某个特定的能指和某个特定的所指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约定俗成的。比如在“树”这个词中,树的概念和“树”的特定发音不是必然结合在一起的,
“树”在英文中的读音和在法文、拉丁文中的读音明显不同,但却都能表达了“树”的意思。这就是符号的任意性原理。
5. 编码和解码
【答案】编码和解码是指大众传播中符号与信息相互转化的两个相反的过程。编码(encode )是指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的过程。在大众传播中,这一过程表现为传播从业者采集、编辑、制作传播内容的活动。解码(decode )是与编码相反的过程,即把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转化为受传者可以理解的信息的过程。
6. 传播隔阂
【答案】传播隔阂是指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利益、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或有意曲解。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但其存在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传播学的价值就在于引导人们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中的传播隔阂。
7. 社交网络
【答案】社交网络也称关系网络。社会学中,社会网络指的是社会行动者及其间关系的集合,换言之,一个社会网络是多个节点(社会行动者)和各节点之间的连线(行动者之间关系)组成的集合。通俗地讲,个体的社会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人际关系网络,是与他有各种交往、互动关系的其他个体和他自身构成的一个集合。社会网络影响人们在互联网上信息获取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社会交往的质量,微博发生作用的机制,即嵌套性,就是基于节点(个人)的社会网络的链接。
8. 社会化媒体(socialmedia )
【答案】社会化媒体又称为“社交媒体’夕,是一个近来出现的概念,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博客、论坛、播客等等。它大致上是指“能互动的”媒体,如果缺乏用户的有效参与,平台基本上就毫无内容的媒体。社会化媒体变以往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方式为多对多的“对话”。社会化媒体的特征包括: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大部分的社会化媒体都具有强大的连通性,通过链接将多种媒体融合到一起。
9. 《阿尔及尔宣言》
【答案】《阿尔及尔宣言》是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的一份有关国际信息传播体制的宣言。其内容为:现存的传播渠道不仅是罪恶的殖民地时代的遗产,而且阻碍着各国之间自由、直接而迅速的传播与沟通; 发展中国家必须共同采取行动,来改变现存的传播渠道。一般认
为,《阿尔及尔宣言》是“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明朗化的开端。
10.沉默的螺旋理论
【答案】“沉默的螺旋”Cthespiralofsilence )理论由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于1972年在其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首次提出,1980年在《沉默的螺旋:舆论一一我们社会的皮肤》中给予全面的概括。
该理论认为:
(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包括个人的孤立恐惧动机和意见气候。个人在表明观点前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
(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意见增势,受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优势意见越来越强,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见的人继续保持沉默或转变态度追随支配意见。
(3)媒介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支持了大众传播的强效果论; 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察引向了以往研究忽略的社会心理分析的领域; 把民意视为社会控制的手段。但后来的研究者对沉默的螺旋出现的条件提出了质疑,议题性质(是否与个人利益相关)、人格差异(中坚分子)可能使其失效,孤立恐惧动机和大众传播效果也遭受了批评。
二、简答题
11.批判学派中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批判学派作为一个整体有哪些特点?
【答案】(1)一般而言,批判学派可分为以下四个流派:
①政治经济学派
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是英国累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的默多克和格尔丁等。政治经济学派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是现代媒介高度集中和垄断的趋势及其带来的社会后果。
②“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 )
“文化研究”也称伯明翰学派,以英国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所的霍尔、莫利等人为代表。“文化研究”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本分析(textanalysis )和受众调查两种,前者主要是为了揭示大众传媒为占统治地位的利益和意识形态服务的倾向,后者则是为考察受众符号解读的多样性。7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成批判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
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
“霸权”(hegemony )一词,原指国家的霸权或政治运动的主导权,由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格拉姆西在((狱中笔记》最早作为社会分析的一个主概念加以使用。格拉姆西把现代国家的形成看做是作为“强制装置”的政治社会和作为“霸权装置”的市民社会的融合,认为市民社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