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47中外美术简史[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原始瓷器

【答案】原始瓷器是瓷器的萌芽,在许多商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原始青瓷器物和残片。这些器物都是以高岭土或瓷土为原料,烧成温度一般达到摄氏1100℃以上,器表施有薄釉,釉色青绿带褐黄,吸水率比陶器低,胎质比陶器更坚固。原始瓷器是商周制陶工艺的一大发明,也是中国制陶业的转折点,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蔡元培

【答案】蔡元培,字鹤卿,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美学家和美育实践家。他认为美育具有普遍性、超越性。他的“美育代宗教说”的观点要求新式教育从宗教垄断和封建迷信中解放出来,使美育成为新式教育方针中的独立内容。蔡元培并不赞成凭着感情去研究宗教而是主张采取客观的态度。“美育代宗教说”的中心论点是希望以美育来陶养人们的感情,把美育当成改造国民精神的手段。

3. 《画品》

【答案】《画品》是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的作品,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绘画理论著述。除对27位画家分品第高下外,其序中提出的“六法”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极大。所谓“六法”,即“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转移模写。”“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知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4. 南宋四家

【答案】南宋四家又称“南宋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合称。南宋四家发展出了南宋独具特色的山水画。这种“一角半边”的构图,在画面中留下大片空白,使画面和景物变得更加简洁、主体鲜明突出而意境完整。这是“南宋四家”在总结前人绘画经验的基础上,在艺术上高度提炼得到的构图样式,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的诗意。李唐代表作有《清溪鱼隐图》,刘松年有《四景山水画》,马远有《踏歌图》,夏圭有《溪山清远图》。

5. 苏轼《寒食帖》

【答案】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纸本墨迹卷,共十七行,字前小后大,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为传世苏书中之代表作,号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6.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答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操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然后才可以创作出好的作品。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的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强调的即在十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7. 三远

【答案】三远是山水画的三种取景法,即高远、深远、平远,是中国画特有的透视法。由北宋郭熙在其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中提出。“三远”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对于构图、透视原理的三种不同方法的视觉感受和绘画意境的诞生,对中国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8. 瘦金体

【答案】又名“瘦金书”,是由北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书法风格。瘦金体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瘦金体”体现出“天骨遒美,逸趣霭然”的时代审美趣味,又具有强烈的“如屈铁断金”的个性色彩。代表作为宋徽宗赵佶的《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其中《秾芳诗》为大字,用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如同断金割玉一般,别有一种韵味,堪称瘦金书的杰作。

9. 《步辇图》

【答案】《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描绘了贞观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谊事件。画幅右面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辇和掌扇的宫女簇拥着,画幅左面是身着小团花衣、拱手致意的禄东赞,他被典礼官引见给太宗皇帝。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当地刻画出禄东赞睿智聪颖而又谦和的性格特征; 唐太宗的形象表现则更为成功,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深才大略和非凡气度。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成功塑造也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

10.顾恺之

【答案】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字长康,小字虎头。顾

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据记载。他作画数年不点眼睛,认为绘画中人物形体的美丑对绘画的意义不是最紧要的,而传神的关键是描绘眼睛。张彦远曾借用《庄子》的“清赢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来加以概括。这正是探究玄理、又在追求恬淡寂寞的胜流名图的真实写照。这种内心的恬淡的心理刻画和秀骨清像的类型描写是时代的特征、也是时代的产物。有三件流传下来的绘画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摹本,即《女史篇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仁智图》。

二、论述题

11.论述明清年画的三大中心和特点。

【答案】年画是指流行于民间的、木版印制的年节装饰画,它以富于民间乡土气息和年节民俗的喜庆色彩而具有独特的风貌。明清时期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后期,年画得到了空前发展,清代则是年画艺术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地区特色鲜明,最著名者有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河北武强等处。其中杨柳青年画、桃花坞年画和杨家埠年画是著名的三大中心。

(1)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主要特占.

①在题材上,选材广泛,包括神码、生活风俗、历史故事、戏曲小说、娃娃美人、风景花卉等;

②在画法风格上,受到殿版版画(包括西洋画派)与宫廷绘画的影响,追求绘画效果,线刻精工细腻,色彩鲜艳辉煌,以典雅细丽为主要特色;

③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

(2)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主要特点:

①在题材上,桃花坞年画内容以故事性画面为多,最受欢迎的题材是表现日益繁华的城市景现与表现市民生活的时装美人等;

②在画法风格上,受到安徽等南方版画与吴地画家的影响,采取了套色木刻的方法,善用粉红粉绿等色彩,画风朴中带雅,明净强烈、精丽写实;

③在画尺寸上,出现了许多宏构巨作的作品,技术难度和操作的精细度较高。

(3)杨家埠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一种民间版画。潍县年画风格受到杨柳青年画、桃花坞年画的影响,但在题材和形式上颇有自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