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的前言中说:“我敢说,在(没有自由的民主社会)中是绝对见不到伟大的公民,尤其是伟大的人民的,而且我敢肯定,只要平等与专制结合在一起,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便将永远不断地下降。”下列说法最符合作者本意的是() A.“平等”比“自由”更重要。 B.寻求“平等”,更要捍卫“自由”。 C.没有“平等”就没有“自由”。 D.“自由”与“平等”必须紧密结合。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信仰的奴役制”是指() A.“人皆上帝”。 B.“人皆僧侣”。 C.“因行称义”。 D.“理性至上”。
宗教改革时期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人类的命运早已决定。第二,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先定论提出的直接影响是() A.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 B.使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D.为启蒙运动提供思想基础。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所进行的种种思考,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牛顿革命”之所以能给启蒙思想家们带来启发是因为() A.“理性”在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中有共通之处。 B.牛顿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C.牛顿在当时有极大的影响力。 D.“牛顿革命”开始冲击中世纪神学基础。
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马丁·路德在此所说的“第三者”指的是() A.教皇教士。 B.资产阶级。 C.广大民众。 D.封建领主。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