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渤海大学文学院622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理论新编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合理想象”

【答案】“合理想象”是指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这一术语,是在讨论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时提出来的。然而,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以己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以可能发生、将要发生的“事实”为依据。以已知的事实去推侧可能发生的“事实”,这是逻辑推理的任务,而这种推测也只有在得到事实证明后才能成立; 用想象来写作,这是文学的创作方法,不能用在新闻上。如果“合理想象”可以成立的话,记者就可以凭他的主观想象来写新闻,人们就无法核对事实,就很难保证新闻真实。

2.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答案】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指报纸、广播、电视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不同的报纸; 阶级性有强弱之分,有鲜明与不鲜明之分。新闻事业的阶级性表现在选择事实、编写新闻、安排版面、写作新闻等方面。

3. 约翰·弥尔顿

【答案】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 )是英国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其出版自由思想从18世纪起受到重视,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1644年发表的《论出版自由》,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传统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后,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指出君主权利来自人民,人民有权废黯甚至处死滥用职权的暴君。1660年5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弥尔顿一度入狱,晚年双目失明,仍然口述了三部光辉诗篇:《失乐园》《复乐园》《力十参孙》。

4. 媒介素养

【答案】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 ,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媒介素养的研究至今经历了四代范式的变迁。第一代研究将大众媒介视为“下九流”的“带菌者,,,媒介素养是教育的职责是给公众打预防针,防止侵害。第二代范式强调提升公众对媒介内容的选择和辨别能力。第三代范式的重点在于加强受众对媒介文本的批判性解读能力,第四代范式的内涵则是参与式的社区行动,即由对媒介的批判性思考转为通过“赋权,,促成健康的媒介社区,而非仅仅指责媒介的不足。加强媒介素养的教育,其意义不仅在提升普通公民积极利用媒介的能力,还在于提升受众对媒介讯息的选择、批判和使用能力,使之成为建构健康媒介生态必不可少的一环。

5. 邸报

【答案】邸报又名进奏院状报、朝报、邸状、邸吏状、邸吏状报等,邸报是其通称,是指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级。它发源于唐代的进奏院状报,在宋代开始被称为“邸报”,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邸报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内容受到当局严格的控制,主要涉及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员的任免、臣僚的章奏,战报及刑罚等。宋代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6. 内容分析法

【答案】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般包括建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体系、抽样分析过程和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和分析推论六部分。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可用于多种研究目标的研究工作,主要的类型有: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比较分析、意向分析。

7. 风险社会

【答案】风险社会是指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由于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在贝克(U1richBeck )那里现代性的特征被称为“风险社会”。吉登斯在对现代性的分析中引入了时空特性他认为现代性与前现代性区别开来的明显特质就是现代性意味着社会变迁步伐的加快、范围的扩大和空前的深刻性。风险社会是指这样一个时代,社会进步的阴暗面越来越支配社会和政治. 他提出,人类面临着威胁其生存的由社会所制造的风险,如工业的自我危害及工业对自然的毁灭性的破坏。

8. 新闻传媒的公共性

【答案】新闻传媒的公共性是指新闻媒介面向社会公众进行信息传播,是社会的舆论公器,具有塑造公众舆论的作用。作为传播社会信息的公共机构,新闻媒介必须尽力反映公众的态度与立场,必须维护公众利益。

二、简答题

9. 怎样理解“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答案】(1)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或新闻媒介。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络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这些和传播工具来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

(2)新闻活动不仅仅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也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

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在社会生活中,除新闻事业外,人们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来相互传递新闻。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

(3)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在信息时代,大众传媒业己成为信息产业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信息,为沟通信息所进行的新闻活动也比以往任何年代更加频繁,也更加复杂多样。

10.简析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答案】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把宣传和新闻视为一体,新闻、宣传两词常常并用,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新闻和宣传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1)新闻与宣传的联系

①宣传和新闻一样,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②宣传活动和新闻活动都是从人类一诞生就开始了。因为人类一开始就聚众而居,必须宣传一种理念来凝聚内部,协调行动,教育下一代。

③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又常常利用新闻来进行宣传,这在中国的新闻媒介中运用得尤为普遍,两者的联系尤为密切。必须强调的是:当人们把新闻与宣传结合在一起或者利用新闻做宣传时,一定要尊重新闻传播信息的基本要求,不能把新闻当作宣传品—只有宣传味,没有新闻味。

(2)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其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这是两者最基本的区别,由此引出其他一系列区别。

(1)出发点不同

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宣传者自身的需要。他们把一定的观念传播出去,让受众了解、理解、接受,从而争取受众的信任和支持。而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人们为了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必须千方百计地追逐信息,甚至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获取信息。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2)归宿点不同

宣传者传播一定的观念,其最终目的,是要人们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宣传者在宣传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自觉自愿地按照宣传的意图去行动。换言之,宣传是为了“收买人心”。而新闻发布者(如果他们没有宣传意图的话)发布新闻,除了以新闻谋利外,对新闻本身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3)传播的方式不同

一条新闻信息的传播从来是一次性的,第二次、第三次就都成了“明日黄花”,它们可以证实第一次传播的可靠性,但已不是信息。在一张报纸上,决不可能重复刊登内容一样的一条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