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深圳大学管理学院703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之政治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宗教主要在哪两个层面上影响国家的政策?
【答案】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宗教主要在两个层面上影响国家的政策:
(1)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大都具有理想主义倾向,因而它会自动地具有对现实政治的评价功能,并根据这种评价去影响现实政治。宗教经常会通过影响政府立法的方式来维护传统的道德,如许多国家长期就有关堕胎、安乐死、废除死刑等问题的立法争吵不休,就与宗教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2)宗教组织作为重要的利益集团,有其自身广泛的现实利益,因此它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政府的政策。如美国主要教派都在华盛顿建立了公共事务机构,组成员外活动集团,向国会和政府施加压力。他们常委派专人游说政府,与议员私下会谈,阻挠和支持某些法案的通过。许多宗教团体都有自己在国会中的代理人,他们会经常就政治问题和国家政策经常向教会人士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2. 政治统治的基础条件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政治统治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选择途径。
(1)政治统治的基础条件
从历史和现实的政治生活来看,政治统治行为目标的实现和特定政治统治的有效实行,有着其基本的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政治统治的基础。
①政治权力基础
a. 政治权力的存在和作用,是政治权力关系存在和维系的基础和标志,也是政治统治行为得到实施的基本凭借,因此,政治权力对于政治统治具有前提性意义。任何政治权力主体要保持对于社会的政治统治并且使得自己的意志和要求得到有效贯彻,都必须确保在社会政治力量对比中,始终控制和掌握着超过其他力量的力量,并且能够有效运用这种力量。
b. 政治统治的强弱状况,自一先取决于作为其首要基础的政治权力的强弱状况。一般来说,两者成正相关的关系。强大的政治权力的存在和运行,是强化和有效实施政治统治的必要条件。 ②社会基础
a. 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取决于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关系状况。为形成和巩固其政治统治,政治权力主体需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社会成员队伍,建立与相关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利益联系甚至联盟,以扩展和加强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
b. 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的决定性因素是政治权力主体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包含两方面内容,即共同利益和不同利益引起的利益矛盾。对于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来说,共同
利益的程度越高,利益矛盾的程度越低,越有利于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的扩大和加强,反之亦然。 ③公共职能基础
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建立在政治权力主体与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共同性基础上,政治统治的社会公共职能基础则是对于这些共同利益要求的实现。政治权力的公共职能对于政治权力主体进行政治统治的基础意义在于:
a. 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是其掌握、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的权威地位和作用的必要前提。政治权力本质上是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力,但形式上却是全社会的公共权力。因此,政治权力统治地位的确立和维护,固然有赖于政治权力的强大,但是同时必须依靠其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承担。政治权力主体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必须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
b. 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也是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从而维护统治秩序的基础条件。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秩序的存在,既是政治统治秩序的社会体现,又是政治统治秩序正常稳定运行的社会基础。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秩序的存在,则需要社会公共事务的正常有效处理,这就需要通过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和履行社会职能来实现。
c. 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还是政治权力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进而增强统治力量的根本途径。政治权力的力量在于对权力构成因素的控制和运用,而政治权力的构成因素,是随着生产力的状况而发展变化的。发达的生产力往往会提供更加强大有效的政治资源,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并履行社会公共职能是重要的实现条件。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也是政治权力主体强化自己的统治能力的重要途径。
④心理基础
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威的服从心理,关键在于社会成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于政治统治及其方式、方法的认可和同意。正是这种认可和同意,构成了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这种政治合法性成为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而政治统治的过程,就是政治权力合法化的过程。
a. 政治认同和合法性首先取决于社会成员的社会关系,取决于社会成员在其所处的社会关系中的利益要求的满足和利益关系的协调,它是产生和巩固政治合法性的根本源泉,也是社会成员识别和认同政治权威的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政治认同和合法性的产生和发展,还与特定社会的公共规则和公共伦理具有密切关系,即,政治统治主体行为与社会认可的规则和伦理规范的吻合程度,也会影响和左右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威的认可和同忌。
b. 作为社会成员认同政治统治的思想心理趋向,政治认同通常有三个指向:一是指向特定的政治权力的执掌者或者执掌集团; 二是指向特定社会的政治制度规则及其所体现的核心价值; 三是指向特定的社会共同体。政治认同与政治权威之间构成了社会政治生活的心理秩序,以价值观念和心理趋向的方式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行为秩序和制度秩序,从而成为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
(2)政治统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①政治统治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权力地位。
政治权力主体的政治统治行为,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保持其权力地位为出发点和归宿,这一出发点构成了政治统治的宗旨和本质。而政治权力主体利益的维护和权力地位的保持具有重
要意义。
a. 对于政治权力来说,政治统治行为关系到政治权力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能否作为权力存在和运行,能否保持其权力支配和制约性;
b. 对于社会政治关系来说,政治统治行为关系到既有的政治关系能否存在;
c. 对于社会生活来说,政治统治行为关系到社会成员实现利益的既有政治方式和途径能否存在。因此,政治统治不仅对于政治权力主体具有根本性意义,对于社会政治生活也具有决定性作用。 ②政治统治保证和维护社会和政治的安全。
在政治统治过程中,政治权力对于社会和政治的敌对力量和敌对分子,对于各种各样危害政治权力主体地位和社会生活的力量和人员施行防治、打击、排斥、惩罚和镇压,从而保证政治权力主体和社会生活的安全。在特定国家外部,政治权力防御和防范外部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侵略、干涉、颠覆和破坏,保证着国家安全。在特定国家内部,政治权力以各种方式打击敌对力量和敌对分子的危害行为,保证着政治权力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公共安全。在不同的国家,政治统治保证和维护的社会和政治安全的阶级本质含义不同。
③政治统治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存续。
政治统治是在政治权力与社会的关系中,因政治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作用而发生的,也正是这种矛盾,使得政治统治行为必须把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力量的矛盾和冲突控制在其允许和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和限度内,从而使得政治权力能够发挥制约关系意义上的作用,这就使得既有的政治关系得以维持和存续。因此,政治统治是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根本途径,政治统治行为也相应成为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根本行为。从政治权力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政治统治行为为解决政治权力制约关系中的矛盾创造了基本条件。
④政治统治保证政治权力作用的效力。
在政治权力作用于社会的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是通过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来实现的,政治权力的效力也是通过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来体现的,而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则是通过政治统治的过程来确立和强化的。因此,政治统治是保证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的作用有效性的前提,政治统治行为为政治权力的社会实现创造了政治条件。与此同时,政治统治还决定着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在社会中实现的程度和政治权力的效度,强有力的政治统治造成的稳定的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能够相应程度地实现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形成相应的权力效度,反之亦然。 ⑤政治统治保障特定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主张和实现公共利益的法定资格,这一法定资格是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同时,政治统治也是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成员政治资格的确认和保障行为。
a. 政治统治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意志和要求,确认特定社会成员拥有和享有主张和实现公共利益的法定资格,同时排斥特定社会成员拥有和享有这种资格;
b. 政治统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于其确认的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予以权力的保障,而对于未确认的社会成员的政治资格则不予保障;
c. 政治统治还对于己确认其政治权利的社会成员违反政治权力意志和规则的行为予以剥夺政治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