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连大学人文学部8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案】江泽民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落实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
(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2)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
(3)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并通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实际利益,使社会主义更好地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
(4)只有靠发展,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依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这里。
2.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
【答案】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的对象来看,在新民主卞义时期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参与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占人日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来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3)从概念的表述来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卞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3. 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答案】(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 ①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好的领导制度、方法和优良工作作风,都是应该继承和继续发扬的,但有的要随着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
③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 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2)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坚持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事业要不要党的领导,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改善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力一式,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问题。因此,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4.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答案】(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我们党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过程。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①1978年12月,中美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②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③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④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
题的方针政策;
⑤1982年1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⑥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条所载明的“设立特别行政区”,指的就是实行“一国两制”。这表明,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⑦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后来被称为“邓六条”。其要点是:第一,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三,不赞成“完全自治”的提法,自治应有一定的限度,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 第四,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 第五,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不现实的; 第六,举行国共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邓六条”使“一国两制”的构想更加充实,更加具体化;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按照“一国两制”方针,1997年7月1日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历经400多年沧桑的澳门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却首先运用在香港、澳门,这是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发展,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可行的。
5.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政治纲领的主要内容。
【答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政治纲领的主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6. 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案】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