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东省培养单位南海海洋研究所846普通生物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胞外消化。

【答案】胞外消化是指多细胞动物逐步形成了消化腔或消化管,食物的消化过程是在细胞外的消化腔或消化管中进行的。

2. 抗体。

【答案】抗体是指机体产生的针对相应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其结构决定了其特性和功能,相对异科动物或个体也具有抗原性。

3. 异形世代交替。

【答案】异形世代交替是指在世代交替过程中,形态结构明显不相同的孢子体与配子体互相交替的现象。

4. 变温动物。

【答案】变温动物又称冷血动物,是指体温因周围环境而改变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虫类。

5. 常染色质。

【答案】常染色质是指在有丝分裂完成之后,能够转变成间期松散状态的染色质部分。常染色质在分裂期染色深,但在间期染色浅,呈细丝状。一般而言,常染色质是具有转录活性区,是基因区。

6. 镶嵌进化

7. 质体。

【答案】质体是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包裹的一类细胞器的总称,由前质体分化发育而来,分白色体和有色体两类。最主要的有色体是叶绿体,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含有1

进行光合作用。

8. 单体性。

【答案】单体性是二倍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l )的现象,是低数性的一种。

【答案】镶嵌进化是指进化中表现型的各个部分独自地进行变化的模式。 核糖体等,

9. 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是_____神经系统,位于消化管的_____。

【答案】链状;腹部

10.人类进化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个阶段。人类基因组中基因及其相关序列只占_____%,而大部分为基因外序列。

【答案】南方古猿;人属;1.5

【解析】人类历史经历近400万年的演化,包括南猿阶段、人属阶段(又可分为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调查人类基因组中的染色质基因序列,发现人类的基因数量比原先预期的更少,其中的基因及其相关序列只占总长度的

11.植物根毛区横切面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_____。

【答案】维管柱

【解析】植物根毛区横切面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中柱)三种初生组织。维管柱位于根的中央,是由维管组织形成的圆柱体。木质部细胞位于维管柱的中心,其脊从中心辐射出去,直到维管柱鞘。初皮部和木质部的脊相间排列。

12.花青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_____中。

【答案】有色体

13.生物离不开水,主要由水的以下特性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极性分子;良好溶剂;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比热高;固态比液态密度低

14.陆生动物通过排泄_____或_____来排出体内的

【答案】尿酸;尿素

15.肌肉动作的力度与准确性取决于参与反应的_____的_____及_____。

【答案】运动单位;数目;大小

16._____和_____是人属的重要特征,_____是现在找到的最早的人属成员。

【答案】脑的扩大;石器的制造;能人

17.是具有_____个抗原结合部的_____抗体。

【答案】10; 复合

18.光敏色素以_____和_____两种形式存在。

【答案】红光吸收形式;远红光吸收形式

19.导管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案】根据导管发育先后和次生壁木化增厚的方式不同,可将导管分为以下五个类型: (1)环纹导管:每隔一定距离有一环状木化増厚的次生壁,加在导管里面的初生壁上。 (2)螺纹导管:其木化增厚的次生壁呈螺旋状加在导管内的初生壁上。

(3)梯纹导管:木化増厚的次生壁呈横条突起,似梯形。

(4)网纹导管:木化増厚的次生壁呈突起的网状,“网眼”为未增厚的初生壁。

(5)孔纹导管:导管壁大部分木化增厚,未増厚的部分则形成许多纹孔。

环纹导管和螺纹导管在器官形成过程中出现较早,一般存在于原生木质部中,它们的口径较小,输水能力较弱。梯纹导管直径较大,出现于器官停止生长的部分,网纹导管与孔纹导管的次生壁坚固,直径更大,输导效率提高,它们出现于器官组织分化的后期,即后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中,为被子植物主要的输水组织。

20.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形成层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使茎增粗?

【答案】茎维管束初生軔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束中形成层;和连接束中形成层的那部分髓射线细胞也恢复分裂性能,变成束间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连成一环,共同构成维管形成层。维管形成层随即开始分裂活动,较多的木本植物和一些草本植物,维管束间隔小,维管形成层主要部分是束中形成层,束中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次生初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増添于维管束内,使维管束的体积增大,束间形成层分裂的薄壁组织增添于髓射线。维管束增大,茎得以増粗。许多草本植物和木本双子叶植物,茎中维管束之间的间隔较大,束中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和次生軔皮部,增添于维管束内,而束间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和次生軔皮部则组成新的维管束,添加于原来维管束之间,使维管束环扩大。双子叶植物茎在适应内部直径增大的情况下,外周出现了木栓形成层,并由它向外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木栓形成层、木栓层、栓内层三者共同构成次生保护组织周皮。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包括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

21.简述细胞质遗传的本质并举例说明其表型特征。

【答案】(1)细胞质遗传的本质

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性状表现,细胞质遗传是指主要受细胞核以外(线粒体、叶绿体)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方式,也称为核外遗传、染色体外遗传、非孟德尔式遗传。核外基因在细胞质中随机地传递给子代,而不同于染色体的复制和分裂而均等地分配给两个子代细胞,因而核外基因的传递规律不同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后代通常只表现母方的性状,一般不出现一定比例的分离。

(2)举例

紫茉莉花斑的细胞质遗传。这种植株的茎、叶有的是全绿色,有的是全白色,还有绿白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