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社会保障901社会学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内群体

【答案】内群体是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在内群体中,成员具有相互爱护及相互同情的情操; 与同属于一个群体的人在一起,彼此容易认识和了解,因而感觉自然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多以内群体为中心。内群体的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在1906年提出来的。他试图通过内群体与外群体两个概念来描述群体成员对自己人或别人群休的感情。

2. 利他型自杀

【答案】利他型自杀是指在社会组织高度聚合和社会整合力量过强的状态下产生的,个人对集体的牺牲。这种自杀类型主要存在于集体意识强烈的低级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军队中。

3. 潜功能

【答案】潜功能是指那些不明显、不为人们所预料的和不易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那些功能。默顿在“显在功能和潜在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分析范式,此文被认为对推动功能主义的经验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4. 社会运动

【答案】社会运动是一种以集体认同和团结为基础,以非制度性和超制度性手段为主要行动方式,而且组织性比较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追求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其特征包括:①社会运动是一种企图实现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社会运动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即追求某种社会变革。②社会运动的参与者内部有比较强烈的团结感和集体认同。③社会运动一般有较好的组织性,并且活动的持续时间比较长。④社会运动在行动中主要采取非制度性或超制度性的手段。

5. 角色混淆

【答案】角色混淆即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干什么、不应该做干什么和怎样去做。角色混淆使得角色扮演无法顺利进行。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

6. 心理还原论

【答案】心理还原论坚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一人的心理或行为一一是一种更高层级的现象,

对它的研究可以用低层级事物(如原子、神经元、基因等)及其相关理论(如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学)来加以解释与说明。心理学还原论还可以分为本体论的还原论和方法论的还原论。

7. 目的(工具)合理性

【答案】工具合理性行动是韦伯在分析社会行动的类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又称目的合理性行动。它是指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的行动。

8. 城市问题

【答案】城市问题指存在于城市社区的各种社会病态现象。其特殊性表现为:有些社会病态现象,为城市社区所独有,或主要存在于城市社区中; 有些社会病态现象,不仅城市社区存在,乡村社区也有,但由于城市社区高度聚集的特性,使得这些问题在城市社区的表现要集中和严重得多。城市问题可分为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与空间、实体环境方面的问题两大类。前者包括人口、就业、贫困、犯罪、自杀、精神病等问题; 后者包括交通、住宅、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简答题

9. 社会学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社会学的特征主要包括:

(1)综合性

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综合性特征表现在:

①社会学不是仅仅研究某一类社会现象,而是以研究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社会现象为己任,并且在研究这些社会现象时不是从某一社会关系中去研究现象或事物的某‘种属性,而是要联系多种关系、多种因素对某种社会现象作综合分析。

②它在研究某一领域的社会现象时,不可避免地要借用这个领域专门学科的观点和概念,使其与社会学的观点联系起来,对现象作综合考察。

(2)经验性

社会学是一门经验科学。这是因为社会学的经验性特征比较突出。经验性特征表现在:

①社会学知识体系中的经验研究是这个学科的基础,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出理论和方法,没有经验研究就不会有社会学。

②它最初是在实证主义原则的指导下把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变成一门科学。

(3)应用性

社会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社会学的应用性是指它的知识可以直接普遍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生活的组织领导者和社会生活中的一般行动者,都要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社会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10.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

【答案】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

(1)认同功能

认同功能是指文化使得社会群体、社会成员有犷共同的可以交流的符号基础、心理基础,他们相互认可,认定自己属于同一种文化。

文化认同具有很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是一种深层次的认同,甚至可以超越一般的群体归属界限。

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群体之间,文化所表现的区别要比人类的皮肤颜色或任何其他生理现象所表现的区别深刻得多。地域、疆界只能划出两个国家、民族形式上的区别,只有文化才能表现出其内在本质上的区别。

(2)规范功能

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影响、指导、规定着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与行为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基础,是社会交往的前提条件;

第二,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范本,告诉社会成员做事情的规矩、规则是什么;

第三,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最为原始的素材、材料,人们从事任何社会活动,都只能取材于文化;

第四,文化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使社会运行得以持续。

(3)整合功能

整合功能是指文化使社会形成一个整体,社会要素之所以能形成社会,是靠了文化的联系作用。从文化整合的观点出发,一个社会上的各种文化机构都从不同侧面维持着社会的团结。

由于文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文化的各构成部分相互依存,因而,如果文化的某一个部分出现解体,它一也可能威胁到整个文化体系,并进而导致社会团结、社会整合的瓦解。

(4)教育与教化的功能

关于文化对于人的教化,即一个人能适应文化、接受文化,可称作“文化涵化”。只有通过“文化涵化”,一个人才能成为社会的人。一个人从生物人演变成社会人最主要的是一步一步地接受社会文化的熏陶,掌握文化规则,并按这些规则行事,这样才能被他人或社会接纳。

不管人们是否进入正规学校,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就一定会受到文化教化、涵化功能的影响。正因为有了文化的教化功能,文化才得以一代一代传递和延续。

11.简述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答案】非正式群体既有正功能,也具有负功能,主要表现为:

(1)正功能

①对工人来说,非正式群体的正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 减轻单调、厌烦和疲劳。由于经常性、重复性的工作以及苛刻严格的纪律导致工人产生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