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专业综合之国际金融新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吸收论
【答案】吸收论
大
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于1952年提出的。吸收论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收支调节的相应政策主张。
⑴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关系可以表述如下:国际收支(E )=消费
移动恒等式两边,得:
代表。 式中, 为贸易收支差额,以此作为国际收支差额的又称支出分析法,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的亚历山为国内总支出,表示国民收入中国内支出的总和,称为国内吸收(A )。因此,国际收支差额实际上就可由国民收入内吸收之间的差额来表示。设国际收支差额为B=X—M , 则有B=Y-A
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顺差(B 为正);当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B 为负);当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平衡(B 为零)。这表明,国际收支差额取决于总收入和总吸收的高低对比。
⑵进一步可以将总吸收写成国民收入的函数,即
其中,A 为自发性吸收,即无论国民收入多少都必定存在的国内吸收(如基本的生活消费):a 为边际吸收倾向,即每增加1单位收入所带来的国内吸收增加数量。可以看到,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国内吸收也会上升。 将
的差额取
决于总收入的高低、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以及国内自发性吸收的高低。由于国内自发性吸收比较难以调整,因此,吸收论主张的国际收支调节路径是改变总收入与边际吸收倾向,即实施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用支出增减政策来调节总收入,用支出转换政策来改变边际吸收倾向,从而改变总吸收,最终达到总收入和总吸收相等,国际收支平衡。因此,要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必须得使a 即边际消费倾向变小,Y 即国民总收入变大。
2.
【答案】
济学家勒纳
(A.P .Lemer )在研宄既定的进出口供给条件下一国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时提出的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在假定贸易商品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前提下,一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
代入B=Y-A 中,可以得到由上式可知,根据吸收论,国际收支中文译为“马歇尔-勒纳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是美国经
国际收支取决于本国贸易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假定以X 表示本币计值的出口量,M 表示外币计值的进口量,E 表示外汇汇率,B 表示以外币计值的贸易收支差额,则有:
对外汇汇率E 求导、并变形有:
令:分别表示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弹性的绝对值,则有:
由于假设初始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即ME=X, 有:
很显然,当时,,即本币贬值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条件
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前提下,只要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绝对值之和大于日本国货币贬值就会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而且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越大,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改善的作用越大。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弹性分析法的核心,也是一国是否采用货币贬值政策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但马歇尔-勒纳条件是以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为前提,在充分就业条件下,这一假设显然并不存在。因此,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应用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3. 经济的外延增长
【答案】外延式经济增长是指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带来的经济增长。外延式经济增长是依靠投入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引起的,因而也被称为数量増长。
与外延增长对应的是内涵式经济増长,内涵式经济增长是依靠投入要素的效率提升而引起的,因而也被称为质量增长。
4. 货币乘数
【答案】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应M 与基础货币B 之比。对于决定货币乘数的具体因素,中央银行不能直接控制,但可以通过对其施加影响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一般有以
下5项:现金比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准备率、活期存款准备率、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
(1)现金比率。即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对乘数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现金比率越高,货币乘数也越高;反之亦然。
(2)超额准备率。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越高,货币乘数就越小;反之,越大。
(3)定期和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越大。
(4)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变小;反之,变大。
5. 汇率水平决定的杠杆属性
【答案】所谓汇率的杠杆属性,就是指汇率水平变动会带来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汇率的杠杆属性可以称为汇率决定的主动属性。
6.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答案】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由奥伯斯特菲尔德等人推出,该理论提出了另一种思路。它认
为,投机者之所以对货币发起攻击,并不是因为经济基础的恶化,而是因为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
第二代模型中所描述的货币危机具有如下特征:①货币危机发生的隐含条件是宏观经济中多重均衡(Multiple Equilibrium)的存在;②政府为抵御投机冲击而持续提高利率直至最终放弃固定汇率制是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③政府防范货币危机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提高政策的可信性。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提出了“预期”的作用,极大地拓展了金融危机理论的解释力。但是,它没有解释攻击实际上是怎样开始的、预期由什么因素决定,也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政策意见。奥伯斯特菲尔德等认为,由于预期是自我实现的,所以只要影响预期就能防止危机。但他们同时又说明,预期是由模型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因此如何影响预期就不属于模型应该讨论的问题。
7. 区域货币同盟
【答案】区域货币同盟是区域货币合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指通过法律文件(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的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
8. 马歇尔-勒纳条件
【答案】本币贬值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进而引起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发生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贸易收支额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贬值弓I 起的进出口商品单位价格的变化;第二个因素是由进出口商品单位价格变化引起的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化。马歇尔-勒纳条件研究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贬值才能导致贸易收支的改善。经过分析研宄可知,当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贸易收支才能改善,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数学表达式为代表进口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弹性分析法的核心,也是一国是否采用货币贬值政策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但马歇尔-勒纳条件是以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为前提,在充分就业条件下,这一假设显然并不存在。因此,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应用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其中代表出口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
二、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