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要略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中国古代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始于_____代。

【答案】隋

【解析】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规定采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吏,并于开皇八年设立“志行修谨”和“清平干济”两科,以选拔人才。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又在诸多科目中设立“明经”、“进士”一科,以考试策问取人。这就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因其基本做法是设立科目,以考试举士,故称“科举”。

2. 自汉代,我国著名医书有《_____》、《金匿要略》、《脉经》、《千金方》。

【答案】伤寒杂病论

【解析】张仲景(约公元150年一219年),名机,南阳人,因当时伤寒流行,死亡者很多,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成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即今《伤寒论》和《金医要略》两部分。

3. 我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中出生于元代的是_____。

【答案】赵孟頫

【解析】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他们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其中欧、颜、柳三人都是唐代人,只有赵孟顺是元代人。赵孟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篆隶行草无所不学,集晋唐书法大成,代表作有《仇锷墓碑铭》、《兰亭十三跋》、《度人经》、《洛神赋》、《妙严寺记》等。

4. 为了让历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中国古代创制了“_____”。

【答案】二十四节气

【解析】古人创制“二十四节气”的目的是让历法更好地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中国最早出现的是“二分”与“二至”,即春、秋分,冬、夏至。

5. 秦代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和_____。

【答案】灵渠。

【解析】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三大水利工程:一是由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兴建的“都江堰”; 二是由战国时期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三是由秦将史禄开凿的“灵渠”。

6. 中国最早的类书是_____。

【答案】《皇览》

【解析】类书是辑录各个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经过编排供人查阅的工具书。它最早出现于魏文帝曹巫时期,那时的大臣把“五经”等书分类编排,供皇帝阅览,故名《皇览》,原书己失传,现只有辑本。现存最早的类书是隋代末年虞世南编的《北堂朽钞》。

7. _____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且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

【答案】甲骨文

【解析】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8. 最早论述了杠杆原理、力与运动和重量之关系的是诸子百家中的_____学派。

【答案】墨家

【解析】墨家是战国时代与儒学并称的两大“显学”之一,创始人为墨子,主要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十大主张。但墨家的贡献不仅在思想理论方面,在形式逻辑和自然科学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后期墨家提出了以“名”(即概念)、“辞”(即判断)、“说”(即推理)为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还提出了推理的四种形式。在几何学方面,论述了点、线、面、圆的关系; 在力学方面,论述了杠杆原理、力与运动和重量的关系等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9. 旧时童蒙教材中由南朝周兴嗣所编的是《_____》

【答案】《千字文》。

【解析】周兴嗣是南朝梁代文学家,撰有《皇帝实录》、《起居注》、《职仪》等专著百余卷,文集十卷传世,但流传最广、最久远的,则是《千字文》。《千字文》是由一千字组成的韵文,是周兴嗣奉梁武帝之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千字文》。其精思巧构,知识丰瞻,音韵谐美,宜蒙童记诵,成为千百年蒙学教科书。

10.中国有四大名绣,即苏州的苏绣,广东的粤绣,湖南的_____和四川的蜀绣。

【答案】湘绣

【解析】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粤绣(广东)。

11.对联从古典诗歌发展而来,它的特点也跟古典诗歌一样,讲究工整、对仗、_____。

【答案】平仄

【解析】对联从古典诗歌发展而来,其艺术特点也就跟古典诗歌一样:讲求工整、对仗、平仄。它所显示的是一种整齐对称的形式美和阴阳顿挫的韵律美,写景状物还要有意境美,抒怀吟志还要有哲理美。

12.位于我国西南部,以“风、花、雪、月”四种美景著称的著名旅游城市是_____。

【答案】大理

【解析】大理有“风花雪月”的美称,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13.伊斯兰教的基本经典是_____

【答案】《古兰经》。

【解析】伊斯兰教信仰《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经典。伊斯兰教认为《古兰经》是安拉的语言,是万古不变的教条,穆斯林生活的准则。

14.长江流域的发源地是_____。

【答案】青海省唐古拉山

【解析】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山西南侧,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青海、西藏、四川、百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面积达180余万平方公里。

15.“炎黄子孙”中的炎帝是指_____,相传他是牛头人身,是一种农耕文化的象征。

【答案】神农

【解析】神农,也称炎帝,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炎帝是太阳神,相传他是牛头人身,教人制造农具,播种五谷,聚货交易,各得其所;也曾制造陶冶斧斤,凿井取水。他还亲尝百草,发明医药,最后因中毒烂肠而死。

16.传说_____上知天文,下察地理,发明了八卦。

【答案】伏羲

【解析】据说伏羲上观天文,下察地理,发明了八卦; 他还教人结网捕鱼、打猎,教人在庖厨里把猎物加工成美食,所以他又称为庖牺,这些传说都反映了原始时代人类的渔猎生活以及初步认识自然并利用自然的情祝。

17.“罢黔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_____。

【答案】董仲舒

【解析】汉武帝刘彻,对内进一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实行盐、铁国营政策,加强中央对全国经济的控制; 同时又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黝百家,独尊儒术”。

18.汉字结构体现了_____和人体本位精神。

【答案】写实主义

【解析】汉字结构体现的精神:①写实主义精神,象形字是写实性的,它们都是从实物演化而来的,会意字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的事物去象征它的意义:②人体本位精神:③原始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