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2
● 摘要
一、词语解释
1. 红色中华通讯社
【答案】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 (ChineseSovietRadio ),每日发稿一两千字,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还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曾用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供中央机关参阅。
2. 中央通讯社
【答案】中央通讯社1924年4月1日创立于广州,直属于国民党中央党部,也称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新闻科。1927年随北伐军迁至汉口。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蒋汪合流,中央通讯社于1928年迁往南京,与1927年6月巧日在南京创办的蒋介石系统的中央社合并。初创时期的中央社规模很小,播发稿件不多,内容贫乏,质量不高,报刊很少刊载。1932年5月,中央社不得不进行改组,提出“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三大方针。由国民党中宣部秘书萧同兹担任社长,网罗人才,充实编采队伍,并装设当时最先进的收发报机,自行收发电讯。从此,中央社规模迅速扩大,除南京总社外,还先后在上海、汉口、北平等地建立分社。到抗战爆发前夕,中央社已在国内设立分社、办事处34处,在国外设立机构4处,每天播发中文电讯稿8000至1.2万字,向全国250家报纸供应新闻稿。此外,中央社还与美联社、路透社、塔斯社、哈瓦斯社、合众社等外国通讯社签订合约,交换新闻稿。这些通讯社的电讯,均由中央社抄收转发至国内各地。这样,中央社既垄断了新闻来源,又拥有无线电收发新闻的专用权和最先进的设备,国而迅速成为私营通讯社无法匹敌的国家通讯社。
3. 监督批评权
【答案】监督批评权是公众对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督和批评的一项权利。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许多传播内容都会直接影响到受众的利益。因此,广大受众对传播媒介的活动拥有进行社会监督的正当权利。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可以分为四种:①个人的信息反馈; ②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③诉诸法律手段; ④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第 1 页,共 6 页